11月25日,钛媒体APP独家报道,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MagicLab正在研发第三代人形机器人产品,重点在于实际应用。目前,这款机器人正在一家家电工厂内测试生产线作业能力。此外,MagicLab还计划在机器人大模型领域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大模型是合作对象之一。
MagicLab由魔法原子机器人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运营,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12月,追一控股是其唯一股东。
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分为三部分:大脑、小脑和本体。其中,“大脑”指的是机器人对人类指令的理解能力和环境感知能力;“小脑”则指机器人的精细动作控制能力;而“本体”则是构成人形机器人各部件的总称,如关节、四肢和头部。
据了解,在工业环境中,MagicLab的人形机器人产品MagicBot能够在工厂内执行工业质检、装配、搬运以及上下料等任务。而在商业服务场景中,MagicBot已经入驻一些线下零售店,帮助提升售前引导、售中导购讲解和售后服务的效率。
人形机器人“大脑”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AI大模型的不断迭代,这也是MagicLab与字节跳动洽谈合作的重要原因。
目前,豆包模型家族已经涵盖了包括文本、语音、图片、音乐和视频在内的13款AIGC模型,并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据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引擎透露,截至9月,豆包语言模型的日均token使用量超过1.3万亿,较5月首次发布时增长了十倍。同时,多模态数据处理量也达到了每天5000万张图片和85万小时的语音。
传统的训练算法依赖于人类编写数学公式来设定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但这种方法存在很大局限性,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就需要重新设计公式。然而,通过AI模型的不断训练,AI可以通过强化学习算法中的奖励机制,自动筛选出最优结果,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
目前,随着AI大模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者开始关注人形机器人行业。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统计,2024年1月至10月,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共发生了69起融资事件,总融资额超过110亿元人民币,主要集中在人形机器人本体、通用具身大模型、关节模组和传感器等领域。
钛媒体APP独家获悉,MagicLab即将启动新一轮融资,重点放在第三代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