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报告:中国“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三,领先德国和日本

图灵汇官网

导读

总部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近日发布的一份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在机器人的工业应用方面超越了德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机器人应用国家。

2024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展示人形机器人

2024年11月19日,武汉,2024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武汉光谷-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展示了最新的人形机器人。(来源:视觉中国)

机器人密度反映制造业自动化水平

“机器人密度是衡量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重要国际指标。”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23年全球平均机器人密度达到了历史新高,每万名员工拥有162个机器人,比七年前的74个显著增加。其中,韩国以每万名员工1012个机器人位居榜首,其次是新加坡和中国。中国每万名员工拥有470个机器人,这一数字在四年内翻了一番。

相比之下,德国每万名员工拥有429个机器人,自2018年以来年增长率约为5%。日本则以419个机器人排名第五,年增长率约为7%。美国的机器人密度为295,位居第11位。

不同地区机器人密度差异

按地区划分,2023年欧盟的机器人密度为219,同比增长5.2%。德国、瑞典、丹麦和斯洛文尼亚位列全球前十。北美地区的机器人密度为197,增长4.2%。亚洲地区平均每万名员工拥有182个机器人,增长7.6%。韩国、新加坡、中国和日本是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伊藤隆之表示,中国在自动化技术方面投入巨大,到2023年,其机器人密度已跃升至全球第三,领先于德国和日本。中国在2019年才进入前十名,四年间机器人密度翻了一番。

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增长

“中国庞大的制造业规模和劳动力市场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博客网和义乌全球网共同创始人兼董事长方兴东指出,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操作性工作,这些工作与制造业密切相关。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占比接近三分之一,为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较低的自动化水平促进了机器人在加工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此外,服务机器人在中国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加。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今年9月发布的《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23年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27.6万台,占全球新增总量的51%。中国不仅在国内大力推广机器人应用,还在提升本国机器人制造商的市场份额。2023年,中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7%,远高于过去十年28%的平均水平。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内,中国制造业对机器人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预计为5%至10%。

推动机器人技术进一步发展

赛迪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钟新龙认为,当前全球机器人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但尚未完全成熟阶段。未来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支持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材料科学、算法大模型等研究;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使其不仅懂机器人,还掌握大模型、材料等多方面知识;鼓励行业标准制定,增强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拓展应用场景,探索机器人在医疗、农业、教育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在高危特殊环境中的应用。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金牌分析师
    下一篇

导读:近期,埃夫特-U、兆威机电、双林股份、长安汽车等多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了在人形机器人业务上的进展或规划。整体上看,上市公司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相应零部件多处于研发出样品、客户验证的阶段。信心,则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