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现在威胁不到工业机器人 | 海斌访谈

图灵汇官网

人形机器人正在逐步进入工业制造领域。无论是美国的特斯拉还是中国的优必选等企业,都在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应用于工业场景,以获取最真实的数据反馈,从而优化算法和工程技术。

在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之前,中国和美国的先进工厂已广泛使用了大量先进的工业机器人。那么,人形机器人是否会取代工业机器人的位置呢?

人形机器人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是汽车产业。马斯克推出的擎天柱机器人已被实验性地部署在汽车电池生产的各个环节。此前的展示表明,擎天柱能够抓取电池并准确放置于合适的卡槽中,行走速度也在不断提高。

国内企业优必选在近期推出了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并已进入比亚迪的工厂,还与其他多家汽车制造商如一汽红旗、东风柳汽、吉利汽车等建立了潜在合作关系。这些企业在实际应用中获得的数据和产品改进是当前企业更为关注的内容。

中国和美国的先进工厂早已配置了大量的工业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位置固定,具备灵活的机械臂,用于焊接和取放物品。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装载量远超其他国家,这与中国较高的工业占比有关。据统计,2023年全球一半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在中国。

ABB集团高级副总裁、机器人中国区总裁韩晨表示,中国连续1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用户。因此,ABB、库卡等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在中国市场进行了大量新品首发活动,这些新品在全球市场上具有重要影响力。

中国2023年的汽车销量超过3000万台,美国销量为1550万台,约为中国的二分之一。此外,中国的光伏产业在技术、产能和发电量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些行业的技术迭代快,生产工艺要求高,为工业机器人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人形机器人可能在各种具体应用场景中找到机会,例如超市货架摆放和工业生产。一旦技术取得突破,人形机器人将在工厂中找到最佳的应用场景。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指出,工业场景比超市场景更简单可控,因此机器人更容易在简单任务中实现落地。

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显示了人形机器人的市场潜力。曹巍认为,抓取、摆放和转移是人形机器人最先实现落地的能力,具身智能将从简单场景向复杂场景过渡,这些应用可能在未来2至3年内迅速普及。

目前,人形机器人尚未对工业机器人构成威胁。韩晨表示,虽然在某些特定场景中人形机器人可能有用,但在大多数汽车工厂的环节中,人形机器人还未展现出竞争力。在工业生产中,特别是汽车和消费电子制造,工厂要求极致的效率,而人形机器人在这方面还显得不够灵活。

能源问题也是人形机器人面临的一大挑战。韩晨指出,目前人形机器人在能源利用上存在不足,大部分能量耗费在支撑双腿上。因此,在大规模工业场景中,人形机器人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在许多工业场景中,现有机器人体系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不需要人形机器人介入。

工业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可能形成互补关系。特斯拉的总装线前90%的工序已实现自动化,但总装线环节仍需大量人工操作。曹巍认为,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目前不在同一竞争范畴,工业机器人专注于程序化精度,而人形机器人则在灵活性和柔韧性任务上更有优势。

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激烈,国内机器人企业近年来快速发展。据睿工业统计,今年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超过进口产品。韩晨表示,本土企业的成长对ABB而言是一种动力,促使公司更快创新,更好地融入中国产业链。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工业机器人的价格战难以避免。企业为了保持市场份额,需要在价格上做出牺牲。中国工业机器人产能的规模效应和价格战导致通用部件成本和价格不断下降。曹巍指出,协作臂的价格在过去两年至少降低了50%,未来可能进一步下降。

人形机器人也在通过降低成本来扩大市场。马斯克表示,未来擎天柱机器人将以较低成本生产数百万台,售价降至2万至3万美元。智元机器人则表示,他们已有数百台量产能力,并有信心将成本控制在20万元人民币以内。

尽管现在人形机器人对工业机器人不构成重大威胁,但人工智能的进展是不可预测的。工业机器人企业正在密切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引入智能视觉方案和其他先进技术,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罗慧玲
    下一篇

导读:出品 | 虎嗅科技组作者 | 王沁编辑 | 苗正卿头图 | 银河通用11月18日,据报道,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银河通用”宣布又完成5亿元人民币战略轮融资,加上今年早前创下天使轮融资纪录的7亿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