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举办了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场盛会被誉为“AI界的春晚”。大会展示了25款人形机器人,其中有18台在现场整齐排列,欢迎来宾,场面十分震撼。有企业预计,未来一台人形机器人的售价将在2万美元左右。工信部透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例已达到约13%,未来需要探索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据业内报告预测,五年后,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从27.6亿元增长至750亿元。风口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在此次大会上,全球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首次亮相。这款机器人有何独特之处?它的能力如何?它是如何被研发和制造出来的?
在上海的人形机器人展区,一个名为“青龙”的机器人引人注目。它身高1.85米,体重超过160斤,全身有43个关节,从手指到腰部都十分灵活。它不仅能快速行走和上下坡,还能避开障碍物,其双手也非常灵活,可以精确抓取2厘米大小的物体,甚至能在小米粒中挑选芝麻。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技术负责人刘宇飞介绍,这是一款全球首个全尺寸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它的设计对标人类,包括大脑、感知系统和四肢系统。通过开源技术,该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多种场景,通过技术训练实现超越人类的能力。
在一条模拟生产线上,机器人能够独立完成抓取、搬运和协作等任务,大大减少了人力需求。
在上海张江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各种功能的机器人在此研发制造。该中心总经理许彬表示,这些机器人具备五感能力,包括视觉、嗅觉、听觉、触觉以及姿态感应器。未来,人形机器人还将拥有第六感、第七感,例如通过太赫兹技术看到墙外的事物,从而帮助人类拓展工作和学习环境,提供各种便利。
许彬指出,“青龙”之所以如此智能,是因为它融合了大模型技术。其中,负责人机交互和决策的大脑模型以及负责稳定行走的小脑模型共同构成了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基础。
不同于只能在特定领域应用的机器人,这款开源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可以在不同场景下进行二次开发和迭代,使其在未来有更多可能性。
许彬表示,通过开源技术,相关技术向全社会开放,降低了入门门槛,吸引了更多资源和开发者加入,这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预计在3到5年内,这类机器人将首先应用于物流分拣等简单的生产线上,而5到10年内,它们将在家庭和服务业等更复杂、开放的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
据悉,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在加紧建设智能训练场,初期可容纳100个机器人同时训练,计划到2027年可容纳1000个机器人。此外,这里还建立了开源社区,提供线上技术研讨和信息交流平台,加速了技术迭代和产品创新,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通过这些措施,人形机器人将更快地普及到各行各业,进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