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天工”为啥叫母平台?因为它能做的事你想象不来

图灵汇官网

2024年4月27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北京亦庄成功举办了“天工”发布会,正式推出了该中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

机器人为何称为“母平台”?这背后有其深意。与“天工”相关的成语如“巧夺天工”和“天工开物”,前者形容精巧,后者则强调重要性。“天工”完美融合了这两点。从技术数据上看,它身高163厘米,体重43千克,与人体相近,甚至更为轻便,为日后增加其他功能留出了空间。

它可以穿戴假发和衣物,进化为服务型机器人,外观上更接近人类。相比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的机器人,身高175厘米,体重83公斤,头部巨大且无颈部设计,显然“天工”更加接近人类形态。这一特点在实际应用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需要陪伴老人或做家务时,机器人的外观会显著影响用户体验。

此外,“天工”非常聪明,配备了高精度的惯性测量单元(IMU)、3D视觉传感器和六维力传感器,使其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其运算能力达到每秒550万亿次,远超人类大脑。因此,“天工”不仅能完成多种任务,还能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新技能。例如,对于父母来说,辅导孩子作业是一项挑战,而“天工”能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天工”实现了全球首次纯电驱动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6公里,与人类步行速度相当。这意味着它可以轻松地陪伴人们散步或进行户外活动。

最后,“天工”拥有高度开放性、兼容性和扩展性,支持独立研发的全新人形机器人运动技能学习方法——“基于状态记忆的预测型强化模仿学习”。这种学习能力使它能够胜任各种任务,包括流水线上的工作、烹饪、军事行动、执法以及医疗手术等。

发布会上,“天工”展示了其卓越的性能,尤其是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快速奔跑的能力,赢得了观众的惊叹。同时,它在盲视条件下也能平稳通过斜坡和楼梯,并自行调整以应对绊倒或踩空等情况。

未来,创新中心将基于“天工”母平台开发更多类型的机器人,并构建一个包含大量高质量数据的数据集,用于进一步训练和优化人形机器人。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天工”将成为全球最先进的通用人形机器人之一。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张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