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特斯拉公司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再次展示了Optimus机器人的最新进展,并配以标题“完成每日步数目标”。
自2021年8月特斯拉公布Optimus项目以来,这款机器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迅速进化,从最初的保持平衡和正常步行,发展到了能够进行叠“豆腐块”、分类排列积木等精细操作。
结合2月Open AI发布的文生视频工具Sora,马斯克评价的“GG humans”引发了行业人士对AI和人形机器人的高度关注。他们认为,除了生成式AI,2024年可能是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的一年。
年初,多家公司的机器人产品成为热门话题。斯坦福大学的人形机器人成功制作咖啡拉花和炒菜;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则能叠衣服和整理物品;美国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在宝马汽车工厂内完成拧螺丝和安装玻璃等任务。
这些机器人的表现让厨师、家政人员和车间工人也开始担心未来的工作会被机器人取代。北京科技大学的教授曾欣指出,现代人形机器人普遍具备较高的人工智能水平,这与过去简单的重复动作或娱乐性质的机器人有很大不同。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进步迅速。196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制造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WABOT-1,尽管其行动能力有限,却引起了巨大轰动。随后,日本本田的ASIMO实现了复杂的动作,如跑步、跳跃等。近年来,得益于AI技术的发展,人形机器人逐渐从技术验证阶段走向商业化试水。
2013年,波士顿动力公司的Atlas机器人展示了快速跑步、跳跃等动作。2022年,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亮相,不仅能够举起约20公斤的物体,还能以每小时8公里的速度行走,并配备了强大的计算系统Dojo。
国内方面,比亚迪、小鹏汽车、小米等企业也纷纷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这些机器人被认为将是继计算机、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之后,可能改变世界的下一个颠覆性产品。
特斯拉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推出Optimus机器人,并表示未来人形机器人数量可能超过人类。其他公司如优必选、智元等也在积极研发人形机器人,并已在一些工业场景中进行测试。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认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是“具身智能”,即能理解、推理和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马斯克预测,Optimus的需求可能高达数十亿台,将成为特斯拉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盛预计,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540亿美元。英伟达、亚马逊等科技巨头正加大投资力度,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
据中国机器人网统计,2023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共发生了134起融资事件,总金额接近200亿元。2024年初,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人形机器人列为优先发展对象之一。
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到2027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63.5%。华泰证券认为,203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重点关注丝杠、减速器、空心杯电机、传感器等高技术壁垒环节。
随着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电机行业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光大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均认为,2024年可能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关键时期。国内相关产业需坚持“硬件设计创新+中国制造降本”的核心理念,关注“3+3”核心零部件的发展趋势。
人形机器人正快速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各大厂商纷纷加大投入,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一领域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迎来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