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上半年吸金200亿,国产龙头减重转舵如何应对?

图灵汇官网

2023年第二季度直观外科业绩超预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装机量稳步增长

2023年7月20日,直观外科公布了超出预期的第二季度业绩,该季度营收达到17.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这一成绩得益于全球手术量的显著回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2023年第二季度的全球手术量增长了约22%。

疫情期间,全球医疗体系的建设投入增加,推动了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增长。尽管各大企业都在寻求扩张,但发展方向各有不同。例如,直观外科专注于开发新的手术机器人创新平台,而国产龙头企业微创机器人则采取了更为保守的战略,将更多资源集中在已商业化的腔镜和骨科关节手术机器人上。

此外,一些国际企业也在调整方向。西门子决定将其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从心脏病领域转向神经介入手术领域。而强生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仍在裁员风波中,其临床进展并未在财报中提及。

直观外科在中国市场加码投入

直观外科在全球手术量恢复的背景下,2023年上半年的整体营收达到了34.52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收入主要来源于手术机器人配件和仪器的销售、新装机手术机器人销售收入和服务收入。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全球装机量达到8042台,每年完成的手术量超过150万台。在中国市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成为第二大市场,且增长速度最快。直观外科计划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以提升市场渗透率。

微创机器人聚焦商业化

微创机器人在6月30日宣布调整上市募资用途,将更多资金集中用于商业化产品,如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和骨科关节手术机器人鸿鹄。微创机器人此前有8条手术机器人管线,但现在更注重现有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微创机器人2022年的净亏损达到11.46亿元,研发投入巨大。然而,其商业化产品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和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已取得显著进展。图迈在多个医院完成了上千例手术,而鸿鹄已获得NMPA和FDA认证,但尚未公布具体商业化数据。

政策利好推动手术机器人市场发展

政策层面的利好也为手术机器人市场带来了积极影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多项政策,放宽了手术机器人配置的标准,降低了医院的配置门槛。这些政策不仅释放了市场需求,也为国产机器人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多元化融资推动手术机器人创新

在一级市场,手术机器人领域吸引了大量投资。2023年上半年,超过20家手术机器人企业获得了融资。除了传统的腹腔镜和骨科手术机器人外,显微手术机器人、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等创新赛道也受到了关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市场对精准化手术机器人的需求。

总体来看,随着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的手术机器人市场正迎来快速发展期,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