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开发一个机器人,硬件软件都现成,背后还有“三板斧”

图灵汇官网

随着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机器人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最近,李飞飞团队发布的一项具身智能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在机器人开发的最前线,小白开发者只需花费约15分钟,就可以从零开始搭建一个能够自主规划路径并进行目标检测的室内小型机器人。

为什么这个过程如此迅速?原来,整个开发过程就像拼装积木一样简单。开发者只需按照指引,组装好开发板和相关组件,然后复制粘贴相应的软件模块安装和部署代码到终端,就能快速完成相机、激光雷达、底盘运行、SLAM导航以及人物和垃圾检测等功能的集成。整个过程中无需额外调试和开发,就能轻松制作出一个能够在家中自由移动并对常见物体进行跟踪和检测的机器人。

这一切都得益于地平线公司为机器人行业提供的强大支持。地平线公司不仅制造了征程系列自动驾驶芯片,还致力于为机器人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该公司首次举办的开发者创享日活动中,我们得以一窥其为开发者提供的创新解决方案。

让机器人开发更简便的“三大板斧”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行业发展迅速。这得益于完整的产业链、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以及不断增长的消费者购买力。然而,机器人行业仍面临开发效率低、迭代周期长、技术落地难及研发成本高等问题,这导致了行业内反复“造轮子”的现象。对于一线开发者而言,这些挑战让他们感到困扰。

为解决这些问题,地平线公司提出了三个关键问题的解决思路:做什么、用什么以及怎么做。为此,地平线提供了全面的支持方案,包括硬件、软件和生态系统。

硬件支持

地平线提供了多种开发板,例如RDK X3、RDK X3 Module和RDK Ultra。其中,RDK X3售价499元起,搭载了地平线的旭日3系列芯片,具备5Tops的推理算力,支持多路MIPI Camera输入,并且兼容树莓派接口,适合初学者。RDK X3 Module模组则提供了定制化的组件,更适合需要高度灵活性的开发者。RDK Ultra则面向需要更高算力的开发者,其推理算力高达96Tops,可同时处理多路Camera输入,并支持最高4K 60帧的H.265编解码能力。

除了硬件本身,地平线还提供了一系列强大的算法,如BEV、双目深度检测和三维目标检测等。这些算法可以直接下载使用。此外,所有RDK系列的底层Linux代码和算法都已开源,方便开发者进行二次开发。

软件支持

地平线还推出了一款名为TogetheROS.Bot的机器人操作系统。该系统集成了丰富的算法示例,包括VIO、SLAM、音视频交互和环境感知等,并且全部开源。通过高效通信机制和硬件加速算法,系统能够降低数据传输延迟,减少系统资源消耗,提高开发效率。此外,TogetheROS.Bot还支持多种机器人传感器,简化端侧算法部署,降低智能算法使用的门槛。

生态系统支持

除了硬件和软件,地平线还推出了机器人开发平台应用中心NodeHub。NodeHub集成了各种应用节点,开发者只需下载对应的安装包,就能轻松创建不同功能的机器人。例如,前述案例中的机器人就是在大约15分钟内通过NodeHub完成的。地平线还计划推出共创计划,鼓励开发者分享自己的项目,共同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NodeHub的目标是成为类似于手机应用商店的平台,所有应用包的代码都开源,方便开发者进行改进。

未来十年是机器人的黄金时代

在创享日活动当晚的“机器人摇滚夜话”环节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张亚勤预测,未来十年将是机器人的黄金时期。他指出,对于开发者而言,选择这个行业已经成功了一半。不过,他也提到,造AI机器人比通用AI更具挑战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闭环机械应用:相对于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等成熟应用,闭环应用对算法的要求更高,但可以借鉴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
  2. 安全性保障:机械接入物理世界后,对错误的容忍度更低,需要确保安全性。
  3. 适应受限算力平台:AI技术需要适应机器人平台的算力限制。
  4. 数据采集与使用:对数据的采集和使用要求更加严格。

地平线公司为开发者提供了强大的硬件、软件和生态系统支持,帮助更多人快速进入机器人领域,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

相关链接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取前沿科技动态。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