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硬件、网络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的智能化和柔性化水平不断提升,其适应各种应用场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这使得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机器人+”的时代正在迅速到来。如今,服务机器人不仅局限于替代人工的基本任务,还广泛参与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以及建筑和教育领域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据统计,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了447.76亿元,其中教育和公共服务领域的需求成为主要推动力。预计到2023年,随着新兴应用场景的拓展,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成为机器人应用的最大领域。
尽管受到全球供应链紧张、疫情期间物流不畅等因素的影响,2022年国内服务机器人的产量有所下降,但中商产业研究预测,2023年的产量将恢复增长,预计将达到960.5万套。
根据用途分类,服务机器人可分为家庭、医疗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其中,家用服务机器人占比最高,达到65%,公共服务机器人和医疗服务机器人分别占25%和10%。
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规模主要集中在华东、中南和华北地区,这三个区域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中,华东地区占40.6%,中南地区占32.7%,华北地区占17.2%。
近年来,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的投资事件数量及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服务机器人领域共发生了88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达141亿元。截至2023年5月22日,2023年已有32起投资事件,融资金额达到25.63亿元。国产服务机器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例如魔仓机器人完成了2000万元的种子轮融资,长曜创新获得了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近年来,中国政府及相关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如《“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都在积极鼓励服务机器人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智能语音、处理器、AI算法、通讯、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家庭服务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化,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家居智能化需求。此外,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升,生产成本也在下降,这使得服务机器人能够更广泛地进入消费市场,推动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
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使得服务机器人相对于人力的成本优势逐渐显现,促使企业在多个领域增加对服务机器人的应用。未来,随着服务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预计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扩展。
近年来,随着软硬件技术的飞速进步,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不断拓宽。服务机器人目前可以应用于零售、物流、医疗、教育、安防等多个领域。人机协作模式正在成为现实,例如在教育、智慧城市、养老等领域,服务机器人正逐步解决护工短缺、老年人陪伴等问题,从而推动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发展。
以上信息来源于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相关报告,该机构还提供了丰富的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园区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