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半亏损2.5亿元,思哲睿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故事不好讲

图灵汇官网

康多机器人背后的思哲睿计划科创板IPO

在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有一定知名度的康多机器人品牌,背后控股公司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哲睿)正在筹备上交所科创板IPO。

思哲睿的核心产品康多机器人是一种腔镜手术机器人,能够辅助医生在泌尿外科、妇科、普外科和胸外科等多个领域进行微创手术。今年6月,康多机器人获得了首个适应症的批准,用于泌尿外科的上尿路腔镜手术,这意味着康多机器人即将进入商业化的重要阶段。

当前,在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是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的“达芬奇”系列手术机器人,该产品最早于2011年获得批准。在此之前,威高机器人和微创机器人(02252.HK)也已率先获批。对于思哲睿来说,这表明它已经落后了一步。

技术壁垒的突破

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思哲睿没有产生任何主营业务收入,期间的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527万元、66.3万元、103.89万元和3.28万元,主要来自技术服务和设备租赁等收入。同期,公司净亏损分别为3247.85万元、3228.89万元、6663.26万元和1.23亿元,累计亏损2.54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未分配利润为-1.49亿元。

相较于传统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望成为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借助精准、灵活、滤抖和易操控等优势,机器人辅助手术能够提升外科医生的手术能力,实现更精准的操作、更低的出血量以及更短的术后恢复周期。

在腔镜机器人领域,医生在坐姿状态下进行机器人手术,可以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疲劳感,并在精确操作和消除震颤方面比传统腔镜手术具有显著优势。多自由度的手术器械扩展了医生的手部功能,使得医生的手术意图和动作更加精确。

然而,手术机器人需要集成机器人本体设计、控制算法、电气工程、影像导航和精准成像五大底层技术,因此开发难度较大,这也形成了行业的龙头效应。目前,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占据了领先地位。该公司在国内已经获批了Si系统和Xi系统两款产品,适用于泌尿外科、妇科、普外科和胸外科。确保“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长期领先的因素是其强大的专利保护体系。有券商研究报告指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授权和正在申请的专利超过4000项。

从2018年开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相关专利陆续到期,国内相关的机器人公司随之涌现。2021年被视为国产手术机器人元年,同年10月,威高机器人开发的“威高妙手-S”获批,成为首款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2022年1月,微创机器人开发的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获批。

康多机器人与市场前景

从获批注册证的角度来看,思哲睿与微创的手术机器人都适用于泌尿外科,而威高妙手-S适用于普外科。目前,思哲睿获批的产品是康多机器人SR1000,根据披露,该产品在今年8月完成了前列腺癌根治术(GALRP)的临床试验,并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注册申请。

GALRP是一项复杂的腔镜外科手术,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金标准。GALRP属于高难度手术,这类手术过程复杂、风险较大;相比普通腔镜,手术机器人具有高清三维立体视野,可以完成精细分离、切割等操作,从而大大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因此,包括GALRP在内的高难度手术是机器人手术应用的重点。如果SR1000型康多机器人能够在GALRP上取得突破,这将证明其在狭窄解剖空间下处理复杂病变的能力,也将大幅提升其未来的商业化潜力。

微创机器人也将攻克GALRP作为其开发目标。2019年11月,微创机器人开发的图迈首次完成了1例GALRP的临床验证手术。在未来的研发布局上,两家公司都在妇科、普外科和胸外科等适用科室开展了临床试验。

市场推广策略

总体而言,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的渗透率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推广难度较小。对于临床医生而言,从传统手术切换到机器人辅助手术需要改变手术观念和习惯。

目前,思哲睿和微创机器人的产品刚刚获批上市,仍处于商业化的初始阶段。通常情况下,一台机器人的销售需要经过宣传推广、医生培训和医院招标等一系列环节,这对新进入这一领域的公司来说并非易事。截至2022年上半年,微创机器人尚未实现图迈的销售。

机器人设备销售只是手术机器人公司商业模式的基础,实际上,公司未来的收入主要将由设备、耗材和服务三部分构成。随着市场的成熟,包括手术器械和附件销售在内的耗材收入将占据更大的比例。例如,2020年,美国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市场中,耗材和服务的占比达到了74.7%。

因此,机器人公司开始选择与行业领导者“绑定”,加强与医疗机构的联系。良好的“医院关系”是实现产品销售的关键。

根据披露,康多机器人目前的临床试验合作单位主要集中在北方医疗机构,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在开发阶段,思哲睿与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单位合作开发人工耳蜗手术机器人。

相比之下,微创机器人的合作单位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的医疗机构。腔镜机器人图迈和骨科机器人鸿鹄已在包括上海东方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在内的多家医院进行了多项关键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阶段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推动了双方的合作,使得微创机器人走得更远。2021年1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与微创机器人成立了培训中心;今年8月、9月和10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各自与微创机器人成立了培训中心。

通过培训中心的形式,举办各种培训班、医疗会议和医院研讨会,微创机器人采取了“跑马圈地”的推广方式。这种推广方式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思哲睿是否会效仿,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根据披露,截至6月30日,思哲睿销售人员仅有23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仅为6.91%。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汽车电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