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新鲜事 | 工业机器人时代来临,谁在制造机器人?

图灵汇官网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最近举办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发布,预计2022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13亿美元。

随着机器人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的制造也变得供不应求,行业人才迎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8月18日至21日,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设置了论坛、博览会、大赛等多个板块。大会的博览会上展出了136家企业的500款先进技术和产品,推出了许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展示了机器人如何深入融合到制造、农业、医疗等各行各业中。

本届大赛涵盖了技术、技能、科普三个竞赛方向,设立了共融机器人挑战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应用大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四大赛事,共计56个赛项和142个组别,吸引了约4000名参赛者。

据预测,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22%。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将达87亿美元,服务机器人市场65亿美元,特种机器人市场22亿美元。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不断提升,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应用领域已覆盖汽车、电子、轻工等60多个行业大类、160多个细分行业,加速了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021年销量达25.6万台,同比增长49.5%,2022年上半年销量为13.1万台,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然而,由于海外零部件供应短缺,很多工厂的交货周期被迫延长,导致工业机器人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尽管如此,业内人士认为,工业机器人新增产能仍在建设中,短期内供不应求的局面或将持续。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成为新兴职业之一,其就业门槛较低,45%的操作员薪资为当地平均工资的两倍。根据人社部的数据,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中,44.44%具有专科学历,1.48%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45%的学历为大专及以下。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在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调试、故障排除等方面的技术人员缺口显著。

为了满足行业需求,国家制定了多项保障措施,如加强机器人科技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专业技术和复合型高端人才,推进新工科建设,鼓励校企合作,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等,以提升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2016年,首届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成功举办,此后,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职业技能竞赛相继举办,为人才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例如,深圳市总工会和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竞赛,对获奖者给予丰厚奖励。此外,泉州市和嘉兴市也分别举办了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职业技能竞赛,旨在检验参赛者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通过这些竞赛,不仅促进了技术交流,还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为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AI广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