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用智能机器人公司Flexiv非夕科技宣布完成了一轮近亿美金的B+轮融资,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开发平台型产品、拓展业务以及构建生态系统。此轮融资后,非夕科技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正式成为一家独角兽企业。
成立于2016年的非夕科技,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技术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集成工业级力控、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自适应机器人产品。这些产品能够为不同行业提供基于非夕机器人系统的整体、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在非夕科技看来,自适应机器人不仅要具备与人协作的能力,还要能够适应复杂环境和任务,因此它们拥有独特的性能特点,比如位置误差容忍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智能迁移等。
据非夕科技介绍,自适应机器人主要沿着仿人化的技术路线发展,致力于解决长期接触式及复杂的手眼协调工作。其核心技术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高复杂度、高精度、高响应的力控技术是自适应技术的核心。为了达到类似人类的力控水平,需要在力矩传感器、关节模块制造、整机设计以及最重要的力控算法等方面下足功夫。因此,自适应机器人是一个全方位技术创新的产品。
其次,基于完整的感知能力(包括视觉和力觉),建立层级式的智能AI系统。这一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力控技术的潜力。底层智能负责基础动作的条件反射式控制,中层智能则处理基础动作的不同序列,高层智能则负责认知、理解和规划等复杂的智能行为。这种智能被称为“层级式”智能。
非夕科技市场总监高云帆指出,这两方面的技术缺一不可。单一依赖某一方面无法使机器人具备足够的适应性,因此自适应机器人的革新必须是系统性的、全面的革新。
在产品方面,非夕科技推出了世界上首款自适应机器人拂晓Rizon,该机器人首次将工业级力控、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融为一体。它打破了传统机器人只能在结构化环境中完成基于轨迹的固定任务的局限,能够在不确定的工作环境中,通过模仿人类的手眼协调来完成复杂任务,从而大幅提升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和生产力。
此外,非夕科技还陆续发布了Noema、Flexiv Elements和Flexiv RDK等通用机器人软件平台,并在去年完成了首条自适应生产线的部署,实现了批量复制,业务同期增长近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