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能进化成充满爱的机器吗?

图灵汇官网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新奇的机器人,它们往往被直接运送到各种园区内。这些机器人形态各异,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庞大笨重,有的甚至会插着一面小黄旗。它们依靠摄像头、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在园区的人行道上行驶,为学生提供送餐等服务。初次见到这些机器人的人们往往感到非常惊讶,从而引发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故事逐渐被人们津津乐道,有时甚至会被夸张演绎。一些人抱怨机器人占用自行车道,不给行人让路,影响交通。有人甚至试图用自行车挡住机器人的去路,但机器人似乎完全没有察觉,直接撞了上去。还有人发现机器人被困在自行车锁车杆上,最终不得不求助路人帮助解救。

学生们对这些机器人充满了好奇心。机器人在送货过程中经常被耽搁,原因是学生们喜欢与机器人聊天或者挡在它们前面拍照。虽然机器人的语言能力有限,只能发出简单的指令,但这足以激发年轻人的同情心。有些学生在机器人身上贴上写着“机器人,我们爱你!”的纸条,这种行为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一位学生甚至为机器人戴上帽子和围巾,拍下照片并在约会应用上为它创建了个人资料,取名“Onezerozerooneoneone”,年龄设定为18岁,职业为配送员。

与此同时,自动机器人在全国各地迅速普及。杂货店使用它们巡逻过道、整理掉落的商品并清理垃圾。沃尔玛也在超市内使用机器人,不断扫描需要补充的商品。这些机器人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时甚至被赋予了人类的名字和个性。一些报道以戏谑的方式描述这些机器人,将其描绘为无害的趣事,但这种趋势已经开始影响公共政策。例如,2017年,欧洲议会提出将机器人视为“电子人”,并认为某些人工智能已经足够复杂,可以被视为具有行为能力的代理者。这种观点让人们联想到古老的“万物有灵”理论,即认为无生命的物体也具有某种“非人性质”。

诗人Richard Brautigan在其作品《一切都被慈爱的机器注视着》中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未来,其中机器与人类和谐共处。这一理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尤其是对回归自然和建立更加公平世界的向往。

随着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人们开始思考技术如何帮助我们重建美好的世界。麻省理工学院的David Rose等人认为,物联网将很快使日常物品变得更加智能,为门把手、恒温器、冰箱和汽车带来响应性和智能性。这种观点与后人类理论家Jane Bennett的看法不谋而合,后者认为数字技术可能会重新定义我们对“死亡物”的理解,并复兴起一种古老的观念,即物质本身具有活力和不可预测性。

在机器人到来之前,我就曾回忆起Brautigan的诗歌。当时,我参加了一场名为“书写非人类”的讨论,探讨人类、自然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我的演讲重点是人工智能中的紧急智能问题,即机器是否能够在极端情况下自发地展现出高级能力。我主要关注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麻省理工学院AI实验室负责人Rodney Brooks的工作,特别是他提出的机器人技术“智能具身化”概念。

Brooks发现,传统的集中式处理设计阻碍了机器人的发展。他意识到,即使计算能力较弱,昆虫也能更快、更敏捷地完成任务。因此,他开始构建模仿昆虫的机器人,使用了一种称为“包容架构”的分布式智能模型。这些机器人没有中央控制系统,而是通过一系列基本驱动条件进行编程。其中一个机器人学会了在实验室里游荡,并开始从办公室里偷汽水罐。另一个机器人则成功地在崎岖地形上导航,无需记忆或内部映射引导。

Brooks认为,这些成功案例表明,智能不一定需要统一的主题。他相信,简单的机器人能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逐步进化出接近人类智能的能力。他的研究团队创造了名为Cog的人形机器人,该机器人配备了20多个驱动关节,以及用于区分声音、颜色和运动的麦克风和传感器。Cog通过社交互动和学习算法发展出更复杂的行为,甚至学会了说话。

在Brooks及其团队的努力下,Cog取得了许多成就。它学会了识别人脸、眼神交流,甚至会玩玩具弹簧。在一次摇滚乐队的演奏中,Cog还展示了不错的节奏感。有时,Cog会表现出一些“急智”,似乎是从日常行为中自发进化而来。有一次,一名研究生摇晃白板擦,Cog伸手去摸。这一幕让研究生笑了,她又重复了这个动作,Cog再次去摸白板擦,仿佛在玩游戏。Brooks震惊地发现,Cog似乎理解了轮流行动的概念,这是编程中从未涉及过的。

Brooks意识到,当人们被迫与物体进行社交互动时,往往会倾向于将它们“人格化”。他认为,智能只存在于我们观察物体与环境互动时所感知到的微妙关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猜测系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不仅会进化出智能,还会进化出意识。意识不是大脑中的某种物质,而是主体与世界之间复杂关系的产物。他写道,“思想和意识无法被编入程序,它们只会自行涌现。”

不久后,园区内的送餐机器人在假日期间被部署到位。一位朋友告诉我,这些机器人在空荡荡的大学人行道上漫游了几周,通过与环境的反复交互,学会了如何导航。有一次,他看到机器人聚集在校园广场中央,似乎在交流信息,帮助更多同伴适应环境中的新挑战。春季施工开始时,消息迅速传遍了机器人家族,它们重新绘制了路线并相互传递信息。

一天,我在傍晚从图书馆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台送货机器人被困在人行横道上。学生们开始为它加油打气,最终机器人成功穿越了人行横道,赢得了人们的欢呼。人们继续兴高采烈地过马路,而我注意到人群中有一个年轻女子显得格外担心。后来我了解到,有一位专职工程师一直在通过电脑屏幕监控这些机器人,必要时可以手动控制它们。因此,也许机器人做出的最怪异、最令人费解的行为,才是它们真正叩响人类智能大门的证据。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飞机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