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2021年CIC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赛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圆满结束。经过四天激烈的比拼,12支队伍从66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分别赢得了大赛三大赛项中的五个赛道冠军。
本届大赛以“有限边界,为将来而创造”为主题,聚焦城市数字化管理和碳中和背景下的挑战,讲述中国故事,展现大国责任,推动数字化转型。
截至目前,所有比赛项目均已结束。上外附中上外一实联队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趣队夺得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冠军赛智慧发展赛道的冠军;东拼西凑战队和新知3号战队则分别获得了铁甲格斗赛道和工程综合竞赛赛道的冠军;尚德实验学校E-ject、上海卢湾中学星宸小队、上海延安初中一队和上海东北位育一队在智慧出行赛道中表现出色,获得了一等奖;江苏泰州初中战队、上海东北位育二队、上海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晨子小队和上海莘庄中学荣创FG2队则在绿色发展赛道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赛后,多位获奖团队代表接受了媒体采访。上外附中上外一实联队的队长程清扬表达了对学校、主办方和队友们的感谢,并表示通过这次比赛,自己学到了很多,收获颇丰。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趣队的队长赵浩翔也表达了感激之情,他认为比赛不仅提高了选手在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储备,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此次大赛亮点纷呈,尤其是沉浸式和强视觉效果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枫禾品牌发展(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IC大赛总策展人陈霄先生表示,整个CIC大赛的空间设计灵感来源于“临时搭建”美学风格,并融入大量金属元素,以突显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特点。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参赛选手的体验,也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未来科技的魅力。此外,新媒体艺术展和算力赛项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享受。
为了进一步推动CIC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赛的健康发展,吸引更多年轻学子参与比赛,发现和培养未来人才,大赛特别成立了由各大高校专家教授组成的“CIC学术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于7月9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CIC大赛现场正式启动。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人工智能发展处处长石伯明、哈尔滨工业大学李瑞峰教授、潘旭东教授、上海大学胡庆夕教授、复旦大学张文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景川教授及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思劼先生等嘉宾出席了启动仪式。
在整个比赛期间,学术指导专家们密切关注参赛选手的表现。上海大学快速制造工程中心的胡庆夕教授表示,许多参赛项目与人工智能紧密结合,显示出国家战略发展的方向。他指出,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技术在未来几年内将发挥重要作用,大赛正是为此目的而举办,同时也发现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教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景川教授对大赛引入“碳中和”主题印象深刻。他认为,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技术创新,也培养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载体,参赛选手需要结合机械、电子、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算法来寻找最佳解决方案。从产业应用角度看,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图像处理方面,人工智能算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人工智能技术还将与机器人更深层次地结合,在医疗健康和家庭服务等领域提供更多可能性。
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官方认证赛事之一,CIC大赛致力于搭建一个面向15至24岁在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平台,旨在选拔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人才,激发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精神,促进产业升级。CIC大赛致力于成为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专业国际级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