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S Lite在吉利汽车工厂进行物料搬运任务的实训,已获得车企超过500台的意向订单。
2024年,国内人形机器人投融资活动频繁,共发生13起投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智能制造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首个大规模应用的领域。
优必选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等汽车企业,富士康等电子制造企业,以及顺丰等物流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目前,人形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少量任务,距离全面协助人类工作仍有距离,预计还需要1到2年的实训时间。
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人形机器人的安全性将达到家庭使用标准;未来15年内,人形机器人的产量可能达到千万级别。
在浙江宁波吉利汽车极氪5G智慧工厂内,一台人形机器人正在AGV物流机器人前搬运装有15公斤零部件的料箱,并将其放入指定位置。这台机器人是优必选的Walker S Lite,它身高1.3米,体型接近十几岁的人类少年。目前,该机器人正在汽车工厂进行物料搬运任务的实训,虽然动作较慢,但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
去年,优必选开始在内部工厂测试人形机器人。今年,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进入国内多家头部汽车工厂进行实训,目前已获得超过500台的意向订单。
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应用,是2024年人形机器人热潮的一个缩影。这一年,众多资本涌入这一领域。据统计,国内人形机器人投融资事件达13起,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表示,以前两三年才能成立一家新公司,但现在平均每周都能成立一家。
“智能制造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首个大规模应用的领域,人形机器人将重新定义AI时代的工人,把人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优必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认为,人类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真实而广泛,虽然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时间和努力,但人形机器人走入家庭只是时间问题。
今年上半年,优必选感受到行业热潮。许多工厂希望引入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来工作。原因之一是传统工业机器人以机械臂为主,适用于固定环境,但在非结构化环境中难以应用。例如,在汽车总装车间,组装、分拣、检测、搬运等工作仍依赖大量人力。人形机器人与人类外观相似,理论上可以操作各种工具。
工厂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还源于一线工人的紧缺。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由于劳动强度大,车间一线工人是制造业人才缺口的主要部分。
目前,工厂广泛应用机械臂或AGV物流机器人,但人形机器人尚未真正进入工厂。在汽车总装车间,有许多复杂的装配工作,每道工序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由特定人员完成。这些工作通常单调乏味,年轻人不愿意做,工厂很难招到合适的工人。
一些工厂找到优必选,仅提出一个要求:需要一个能搬箱子的机器人。他们这个岗位长期缺人,却没有稳定的员工。
优必选的研发实力是吸引这些工厂的关键。优必选研发人形机器人已有12年历史,拥有2450项授权专利,为大型人形机器人Walker迭代了5个版本。2023年,优必选为工业场景研发了Walker S系列人形机器人,并在内部测试,完成了技术验证。
目前,优必选规划了6个任务的实训:搬箱子、质检、物料分拣、打螺丝、零件安装、过程材料操作。虽然这些机器人已经在真实车间中,但要让它们与人类一起工作,预计仍需1到2年的实训时间。
今年以来,优必选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等汽车企业,富士康等电子制造企业,以及顺丰等物流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
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曾在迪拜世博会中国馆连续稳定工作6个月,在中国科技馆连续稳定服务两年,完成了从实验室到商业化场景0到0.1的部分。下一步是从0.1到1,即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工业场景。
优必选分三个阶段规划了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场景中的应用。第一阶段(2023-2024年)以新能源汽车制造场景作为切入点,实现人形机器人在搬运、物料分拣等工业场景中的测试,不断完善硬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二阶段(2025-2027年),逐步拓展人形机器人的任务场景,重点打造35个专用场景下的应用,实现规模商业化,降低成本,并将应用场景扩展至消费电子制造等行业。
第三阶段(2028-2033年),人形机器人的任务场景将进一步拓展到复杂水平,使其具备超过10种技能,成为多任务通用型工业人形机器人,应用规模超过百万台。
与优必选一样,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也在2024年进入工厂。今年4月,在一次直播中,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在蔚来汽车工厂进行了自动拣料配送工作。
宇树科技并不是人形机器人的“老玩家”。2023年之前,这家公司还只做机器狗。此前,有不少投资人与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讨论过人形机器人的话题,他的态度非常坚决:不做。他认为当时的人形机器人没有实用价值,技术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然而,到了2024年,宇树科技已经推出了两款人形机器人,并大幅降低了价格,降至10万元以下。
王兴兴态度的转变源于技术的进步。2022年底,大模型产品ChatGPT的出现带来了AI技术的质变,为机器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2023年,人形机器人的社会共识、关注度以及客户期待度达到了高峰。王兴兴认为,通用人形机器人是当前大模型的最佳落地载体。
其他创业者也看到了机会,纷纷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27家人形机器人公司亮相,参会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展示运动能力的人形机器人数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这些公司大多成立于去年或今年。
银河通用机器人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家公司成立于2023年,短短一年内完成了7亿元的天使轮融资,估值达到数十亿元。银河通用创始人王鹤预测,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的商用元年,银河通用在未来5年的目标是在零售和工厂场景中应用规模达到1万台。
同样对人形机器人充满热情的还有投资机构。尽管今年国内一级市场不算活跃,但人形机器人公司并不缺资金。一位投资了智元机器人的投资机构人士表示,现在人形机器人头部公司处于卖方市场,挑选投资机构。他们所在机构经过激烈竞争才获得了一些份额。
虽然赛道火热,但目前人形机器人仍然只能完成少数工作,距离真正帮人类干活还有不小的距离。
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率先实现了量产,但商业化进程尚未完成。该公司的人形机器人H1目前只能在工厂进行简单的搬运工作,且数量较少,处于试点阶段。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目前也处于实训阶段。
对于人形机器人从业者和投资者来说,他们更看好未来的发展前景。王鹤认为,未来10年内,人形机器人的安全性将达到家庭使用标准;未来15年内,人形机器人的产量可能达到千万级别。
据立德研究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24年约为27.6亿元,2029年将达到750亿元。中金公司研报则表示,预计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达到35万台。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品迭代加快、销量扩大,减速器、丝杠、灵巧手、传感器、电机等人形机器人的零部件行业也将同步发展,关键零部件产业将成为核心受益方。
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对人形机器人行业持乐观态度,但他提醒从业者,人形机器人和半人形机器人都需要穿越2到3个投资周期才能成功。他认为,有些人认为明年或后年就能买到一个能回家干活的人形机器人,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曹巍同时指出,由于资本市场常常对短期技术结果有过高预期,并低估其长期影响,后续投资一定会有回调。3至5年后,人形机器人玩家数量一定会收缩。那时,只有生产出好产品的公司和能够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团队,才能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