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具身智能初创企业Figure AI近来宣布其第二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2的问世。这款机器人在设计与功能上均有显著升级,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Figure AI背后的投资者阵容强大,包括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微软、英伟达以及OpenAI。
Figure 02的尺寸约为1.68米高、60公斤重,当前移动速度为1.2米/秒。其“灵巧手”具备16个自由度,承载能力与人类相当,能轻松抓取25公斤的重物。借助与OpenAI共同训练的定制模型,Figure 02能够通过内置麦克风和扬声器与人互动,其头部和前后躯体嵌入的6台RGB摄像头则通过视觉语言模型辅助其理解语义和进行快速常识推理。相较于前代产品,Figure 02的板载计算和AI推理能力提升了3倍,电池组容量也有所增加,配备了2.25千瓦时的电池,相比Figure 01提供了50%的电力,官方宣称其运行时间可达5小时,目标是最终实现每天20小时的连续工作。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对于人形机器人领域表现出浓厚兴趣,并预测特斯拉将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他表示,特斯拉的机器人产品售价可能低至1万美元,若定价在2万美元,预计每年可获利1万亿美元。然而,面对这一声明,有行业专家指出,马斯克可能是在引导市场走向,强调低价策略,提醒大家警惕科技发展路径上的潜在陷阱。
尽管Figure 02在性能上实现了显著提升,但整个行业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面临诸多挑战。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的商业化进程均处于探索阶段。国内数据显示,我国拥有多于60家的人形机器人本体初创企业,占比超过50%,但在实现商业化突破方面,尚无明确案例。
马斯克对自家机器人Optimus的商业化计划亦经历了多次调整。从最初预计2025年底对外销售,到今年7月时改为计划于次年实现小规模生产,且主要用于特斯拉内部,最终目标是在2026年为其他公司提供批量生产的机器人。
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的负责人、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常务副院长丁宁指出,机器人发展的关键不在于追求人形,而在于如何复现人类的核心能力,如思考、问题解决、工具使用等。他认为,机器人的设计应更加聚焦于特定应用场景,而非单纯模仿人体结构。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机器人手部不一定需要五根手指,而可能只需三根或更多,取决于具体任务需求。
丁宁强调,机器人本质上是一种软硬件集成的方法论,其“智能化”水平取决于数据质量和数量。中国凭借完备的工业体系和较低的制造成本,以及高效举国体制,具备在具身智能领域成为重要参与者的潜力。然而,中国在具身智能领域的起步相对较晚,需在芯片、算力、人才和生态系统建设上加大投入,以弥补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利用自身优势,如工业体系的完整性、制造成本的低廉以及数据获取成本的可控性,中国有望构建具身智能的基础大模型,推动这一领域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