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欧洲为何“不来电”

图灵汇官网

导览

在机器人产业的版图中,欧洲以其深厚的根基和卓越的创新能力独领风骚,孕育出ABB、库卡、史陶比尔、浮朋等重量级机器人企业,涵盖了工业、服务、医疗等多元领域。然而,在当前炙手可热的人形机器人赛道上,欧洲似乎正面临一场微妙的“迟缓”。

欧洲与人形机器人:错失先机?

随着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的热情追捧,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吸引力骤增。各国企业纷纷投身此领域,尤其是中、日、美三国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而欧洲则显得相对低调。欧洲是否已落后于这场科技竞赛?

马斯克效应下的全球竞争

特斯拉推出的擎天柱人形机器人,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寄予厚望,这股热潮激励着各国公司全力冲刺新赛道。美国波士顿动力、特斯拉、Figure AI、Agility Robotics、Apptronik等企业各展风采,展示了引人注目的人形机器人。在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备受瞩目,多地成立创新中心,27款中国人形机器人在近期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亮相,彰显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实力。日本则有科技巨头、高校、传统企业等持续投入人形机器人研究,如东京大学的“武藏”、川崎重工的Kaleido及保姆机器人Friends。

欧洲的现状与思考

2021年后,欧洲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进展较为有限。挪威的1X公司和英国的Engineered Arts公司分别推出了双足机器人NEO Beta和新一代人形机器人Ameca。尽管如此,欧洲在机器人产业的整体地位依然稳固。

应用与制造:欧洲的深厚底蕴

在应用领域,欧洲机器人密度位居全球首位,特别是在医疗机器人领域,德国的西门子、EndoMaster、意大利的Medical Microinstruments (MMI)、Quantum Surgical和HEPTA Medical等企业在全球享有声誉。在制造方面,意大利的柯马(COMAU)、瑞士的ABB、史陶比尔、孚朋,以及库卡(被美的收购)、丹麦的Universal Robots等,覆盖了从工业到服务、物流等多个机器人类别。

人形机器人:欧洲的迟疑与挑战

“人形机器人”这一概念似乎并未激起欧洲传统机器人企业的强烈兴趣。专家指出,欧洲人形机器人产品虽然存在,但多为早期开发,且在应用场景上未能精准定位。此外,AI技术的深度介入被视为欧洲传统机器人公司面临的重大挑战,它们在AI大模型、软件算法等关键领域面临着较高的技术门槛。

AI与保守态度:欧洲的抉择

欧洲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持谨慎态度,这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增添了一层复杂性。欧洲机器人协会副主席Juha Rning强调,人工智能机器人应以符合欧洲发展需求的方式运行,并呼吁建立全球统一的机器人标准和规则,确保安全可靠。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出台,更是体现了欧洲对AI应用的严格监管,这无疑为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AI技术应用设置了更为严格的法律框架。

创业环境与实用主义:欧洲的局限

欧洲的创投环境相对薄弱,这限制了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的成长。实用主义倾向使得欧洲机器人公司倾向于观望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相较于中美,欧洲在发展人形机器人方面缺乏国家层面的战略支持,主要依赖学术界的研究,导致在技术创新和资金引入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未来展望:欧洲的潜力与期待

尽管当前欧洲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滞后,但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如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以及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欧洲未来的潜力不容忽视。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成熟与应用场景的拓展,欧洲或许将在未来找到与之适配的发展路径,向人形机器人领域抛出“橄榄枝”。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区块世界
    下一篇

导读:11月7日,由世界互联网大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浙江乌镇开幕。 本届博览会围绕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大会主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