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冲刺港交所,聚焦协作机器人技术
6月26日,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越疆科技”)正式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目标是按照第18C章规则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在于协作式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及商业化推广。
根据灼识谘询报告,越疆科技在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上的表现相当亮眼。在2023年的出货量排名中,它位居全球前二,且在中国所有协作机器人企业中独占鳌头,其全球市场份额高达13.0%,展现了公司在协作机器人领域的强劲实力和影响力。
协作机器人,作为一种与人类共事的创新设备,通常以机械臂的形式出现。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不同,协作机器人内置传感器,确保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它们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零售业、医疗健康、STEM教育以及科研等多个领域。
越疆科技的创始人刘培超,出生于1986年,是山东莒县人。他在山东大学完成机械自动化专业的本硕连读。山东大学作为中国机器人研究与应用的重要基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便在机械工程与控制科学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2003年,该大学成立了机器人研究中心,参与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如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0年,该中心成功研发了国内首台高速TROT步态行走的液压驱动四足机器人。
2014年,刘培超移居深圳,白天在医疗器械行业从事研发工作,晚上与四位山东大学校友一同探索机械臂的研发。深圳因其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成为硬件创业的理想之地。2015年7月,刘培超及其团队推出首款桌面级轻量智能机械臂,通过国外众筹平台Kickstarter获得了超过一千台订单,筹集了约62万美元的资金。随后,刘培超正式成立越疆科技,开始寻求外部投资和组建团队。他的本科和研究生同学郎需林也在这一时期加入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
越疆科技的发展得到了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的支持,首笔资金为100万元。此后,公司经历了多次融资,包括深创投和前海母基金的投资、松禾资本的领投、中金资本的领投等。截至2022年底,公司估值已达到35.31亿元。
财务数据显示,越疆科技在2021年至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4亿、2.41亿和2.87亿元,期间净亏损分别为4175.6万、5247.7万和10328.1万元,累计亏损接近2亿元。然而,公司业务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美、日本及东南亚为主要海外市场,2021至2023年海外市场收入占比分别为48.1%、58.1%及59.1%。
资本市场对于协作机器人领域持乐观态度。据统计,2021年全年,协作机器人赛道共发生13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达50.28亿元。2022年,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融资案例更是达到了9起。
尽管如此,协作式机器人市场仍面临规模较小的问题,这与火热的融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根据咨询公司MarketsandMarkets的数据,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24年仅为19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118亿美元。在中国市场,六轴及以上协作机器人的出货量在2023年仅为2.45万台,预计到2026年销量也将接近6万台,市场规模约为60亿元。相比之下,2022年全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30.3万台,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
分析指出,协作机器人市场冰火两重天的原因可能包括追求安全与协作导致性能妥协,主要用于完成低难度任务;以及高昂的成本使得协作机器人难以吸引对成本敏感的中小企业用户。
若越疆科技成功上市,将有望成为“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但请注意,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