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科技货运服务商G7宣布5年投放10万台智能挂车

图灵汇官网

物联网科技公司G7推出智能挂车“数字货舱”功能升级

物联网科技公司G7在上海宣布,对旗下智能挂车产品“数字货舱”进行功能升级,通过增强AI量方、载重监测、冷机主动控制等技术,实现了对传统卡车运输全流程中的无线温感、远程控制、震动监控等15项物联网功能。

“数字货舱”是G7于2018年推出的一款智能挂车。此次升级不仅提升了运输过程中的智能化水平,还进一步增强了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G7计划到2025年,通过提供融资租赁、先租后买等多种方式,向市场投放10万台智能挂车“数字货舱”。与此同时,结合全面升级的智能资产管理平台,G7将帮助物流车队提升资产管理效率20%。

这一举措标志着G7正从过去的单一物联网智能设备供应商转变为提供硬件、软件、平台等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智能装备业务只是G7众多业务之一,其业务范围还包括网络货运(结算)、安全保险等核心业务。目前,G7已连接了180多万重卡,服务了7万家货主和物流公司。

G7已获得了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包括普洛斯、腾讯、道达尔、淡马锡、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厚朴投资、宽带资本、钟鼎资本等。2018年10月完成的3.2亿美元融资,曾创下全球物联网领域融资金额的最高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G7还允许物流公司和司机通过租赁而非购买的方式使用这些智能挂车,这种模式在国内尚属新兴。

根据《2020中国挂车经营性租赁市场研究报告》,在全球范围内,挂车的购买模式占比约65%,融资租赁模式占比约19%,经营性租赁模式占比16%。而在中国,经营性租赁模式的占比仅为1.3%,远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仍处于起步阶段。

尽管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快递市场和快速增长的大型快递公司,但中国的挂车市场依然非常分散,存在大量中小企业、车队和个体司机。公路货运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在疫情冲击下,中小物流企业的现金流压力进一步增大。

《报告》指出,与挂车融资租赁模式相比,经营性租赁模式的初始投入成本低30%,更加灵活,资产管理压力更小。近年来,以G7、东方驿站、中集集团旗下的挂车帮等为代表的挂车经营性租赁平台开始兴起。

目前,G7旗下的“数字货舱”累计交付7567台挂车,在2019年前三季度,其在国内挂车租赁市场的份额达到了58%,位居行业第一。

“我们的智能装备业务本质上是利用技术手段帮助别人管理资产,因此扩大资产规模至关重要。”G7公司CFO张杰龙表示,“未来五年内,我们计划投入市场的10万台挂车仅占行业1%的规模。中国物流装备市场(包括牵引车头和挂车)的存量规模约为5万亿元,每年新增市场规模约为1万亿元。”

G7方面表示,目前公司已实现整体盈亏平衡,智能装备业务的收入表现良好。G7公司CFO张杰龙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年我们对智能装备部门多次上调预算,预计年底的财务结果会比预期更好。”

此外,G7还积极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组建合资公司,整合各方优势和技术,从而完善自身能力。例如,2018年4月,G7联合普洛斯、蔚来成立了嬴彻科技,专注于开发智能挂车配套的车头;2019年6月,G7与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成立了天津吉红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专注于冷链车队资产服务。

从市场角度来看,两年来,G7数字货舱已累计服务了包括京东、顺丰、德邦、百世等在内的1000多家物流客户。现有客户主要集中在快递、快运领域的头部企业,正在扩展至冷链、大宗等更多细分市场。

G7公司CEO翟学魂在发布会上预测,“五年之后,智能资产服务模式将成为主流模式,G7和其他企业加在一起将占据超过15%的市场份额。”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李惠
    下一篇

导读: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的结合正在成为推动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力量。这种技术的融合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运营效率,还带来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文章深入探讨了AI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方式、具体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