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31日刊载了一篇题为《中国挑战西方无人驾驶汽车霸主地位》的文章,其中提到中国城市武汉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车队所在地之一。
武汉已成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和基础设施的重要测试平台。据分析人士称,中国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在这一领域的快速进步对西方构成了新的挑战。西方在电动汽车市场已落后于中国,现在在无人驾驶汽车方面也开始感受到压力。
贝恩公司高管曾伟民指出:“难以量化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差距……但中国缩小差距的速度非常快。”
中国自2013年起开始发展商用无人驾驶技术,虽然比美国晚了约五年,但根据贝恩的数据,截至2023年9月,中国自动驾驶车辆累计行驶里程已达7000万公里,与美国相当。
在武汉,近500辆自动驾驶客车在2023年共提供超过73万次出行服务。与此同时,谷歌母公司“字母表”旗下的无人驾驶汽车开发商“出行新方式”公司在菲尼克斯、旧金山和洛杉矶等地提供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量也超过了70万个。
武汉的自动驾驶项目反映了由于安全顾虑而持续存在的谨慎态度。百度积极宣传其“全自动驾驶车辆”,并在测试过程中未发生重大事故。然而,《金融时报》在百度位于北京的自动驾驶部门观察到,自动驾驶车辆仍由人类进行远程监控,随时准备介入,这是监管机构的要求。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表示,中国政府在对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有足够的信心之前会非常谨慎。“这关乎人命……这项技术必须比人类驾驶员安全十倍才能被广泛接受。”
除了武汉,百度和包括小马智行、安途在内的国内竞争对手在中国多个城市进行了广泛的测试。中国的许多电动汽车制造商——包括全球销量最大的比亚迪——也在开发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为自动驾驶技术铺路。
曾伟民认为,商业测试规模表明中国正接近一个“临界点”:预计到2027年左右,关键技术将实现更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
各家企业可以利用城市的路边摄像头网络、交通信号灯和其他基础设施,以及广泛的5G网络覆盖和数字地图,这些因素增强了中国无人驾驶行业的信心。
张亚勤表示,中国企业通过利用现有的硬件和软件——即“道路智能化”——能够降低成本,并加快新技术的推广速度。
张亚勤指出:“在安全驾驶领域的机器学习与数据相关。更多的数据有助于做出更好的决策。”
麦肯锡的一项针对全球自动驾驶车辆行业高管的调查显示,自动驾驶行业正处于变革之中。在2021年的调查中,近60%的行业领导者预计北美地区将在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发展方面领先中国。然而,最新的调查显示,人们对中美两者的预期趋于一致。
麦肯锡的分析师表示:“这是中国进步的证据……这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对研究和数据可用性的投资增加,以及消费者对新技术的开放态度。”
近几个月来,北京在监管方面采取了更加务实的态度,于2023年12月发布了关于在公共交通中使用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指南。
北京正在制定全国性的规则,明确在事故发生时哪些公司将承担责任。作为进一步支持该技术的例子,中国首都已经开始在道路上测试无人巡逻车。
策纬咨询公司中国技术监管问题专家汤姆·农利斯特表示,北京方面加强监管反映出中国努力“平衡”安全方面的担忧,以及不愿不必要地减缓技术发展速度的愿望。
他说:“中国希望在这项技术上领先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