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1月1日起,民用无人机未经实名登记并报公安机关备案的飞行活动将面临处罚。所有无人机拥有者务必尽快完成实名登记,并向当地公安机关备案。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于2024年1月1日正式生效。该条例明确规定,未经实名登记的民用无人机飞行活动将受到处罚。具体而言,违反规定的无人机使用者可能会面临2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罚款金额将提升至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新规要求所有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所有者必须依法进行实名登记,无论其类型和重量,均应在飞行前为所属无人机完成实名注册。
2024年1月5日,通州警方接到举报,有人在未获得审批的情况下违规使用无人机飞行。经过调查,警方查获了一名违法人员方某,并根据新颁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对其进行了处罚。这是该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市首例因违规飞行无人机而受罚的案例。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是指用于非军事、警察和海关飞行任务的无人驾驶航空器。根据其性能指标,这些无人机被划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和大型。
根据《暂行条例》,微型、轻型、小型无人机在真高120米以下的适飞空域内飞行无需申报。其他区域需提前向相关飞行管制分区的空中交通管制机构申请。
购买无人机后必须进行实名登记和注册。无人机驾驶员应获取相应资质,未经许可不得进入管制空域。任何利用无人机进行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民用无人机的相关法规和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