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人驾驶领域迎来新的进展。友道智途、图森未来、赛可智能、云骥智行四家企业获得了基于法规基础的全国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这一举动不仅为无人驾驶的商业化创新提供了操作指引,还从企业准入、上路测试等多个方面确保了其合法性,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进入实质性的无人化阶段。
上海积极抢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先机。在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的启动仪式上,这四家企业共15辆车获得了全国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临港新片区规划了总长约500公里的自动驾驶开放道路,这些车辆可在无驾驶人的状态下进行合法测试。
为了促进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上海已出台多项政策,扫清了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的制度障碍。据统计,截至当前,上海已开放了926条共计1800公里的测试道路,涵盖了全车型、全出行链、全风险类别和全测试环节的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向29家企业发放了624个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牌照。
此次获得牌照的四家企业在无人驾驶领域表现突出。友道智途成立于2021年,隶属于上汽集团,专注于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友道智途利用自主研发的智驾技术,提供面向全领域、全场景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和智慧运力服务,拥有智能重卡、智能转运车等多种产品。
赛可智能同样隶属于上汽集团,成立于2019年,主要负责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落地。其主导研制的“上汽Robo Taxi”已在嘉定和苏州投入运营,实现了L4级别的自动驾驶量产。
图森未来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L4级别无人驾驶卡车技术的企业。2021年,图森未来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全球首家上市的无人驾驶企业。该公司已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完成了60多万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并在日本市场展开测试。
云骥智行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L4至L5级别的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公司产品涵盖车端算法、软件、核心硬件及云端,采用自主研发的技术路线。
近年来,无人驾驶生态建设加速推进。据艾媒咨询预计,2025年全球无人驾驶市场规模将突破1200亿美元,2021至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78%。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中国无人驾驶市场规模从681亿元增至235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4%。
参与者包括百度、AutoX、滴滴等企业,以及广汽集团等汽车制造商。2023年,滴滴与广汽埃安合作,共同发布无人驾驶新能源量产车项目“AIDI计划”。同年,深圳向AutoX发放首批全无人商业化试点资质,允许其在坪山区进行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商业运营。此外,百度的Apollo Go服务也在北京获得了无人叫车服务许可。
这些进展表明,无人驾驶技术正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其中,推动着整个行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