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何时商用?何时标准化制定?时间表来了

图灵汇官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6G通信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12月5日,我国6G推进组首次公开了《6G网络架构展望》和《6G无线系统设计原则和典型特征》等技术方案,旨在为6G从万物互联迈向万物智联提供技术方向。

当前,我国6G技术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它距离普通大众还有多远?6G推进组组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在央视采访中透露了相关信息。

2030年实现6G商用

王志勤指出,6G技术是5G技术的升级版,按照每十年一代的发展规律,预计其商用时间将在2030年左右,标准化工作将在2025年完成。

“6G提出了三个新的应用场景:通信与感知的结合、通信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以及天地融合等。未来6G将不仅仅服务于人类,还将连接各种智能设备,如机器人和元宇宙。这将进一步完善当前5G难以解决的一些场景。”王志勤补充道。

从应用角度来看,6G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制造业等领域的企业级场景。王志勤认为,6G服务的重点将转向社会管理和治理层面,更加侧重于智能设备的应用。

据了解,目前的5G基站主要负责通信信号的收发,而6G基站则将具备通信和感知双重功能,能利用无线电波感知周围环境、物体形态及运动状态,从而提升通信性能并促进新业务的发展。

王志勤提到,目前全球范围内的6G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我国自去年起已开始进行6G技术试验,并在今年陆续展开了关于6G系统架构和技术方案的研究,这些工作为后续的6G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前布局6G应用生态

12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我国正在有序开展6G技术试验,致力于推动6G的创新发展。

“提前构建6G应用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要加快5G与XR、数字孪生、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融合,加速相关产业发展,夯实6G应用基础。鼓励信息通信企业与垂直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参与6G需求研究、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等环节,携手打造繁荣的6G应用生态。”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6G的通信能力将比5G高出十倍以上。5G向6G的演进将从万物互联转变为“万物智联,数字孪生”。6G将推动全息视频等沉浸式体验的发展,实现物理世界、虚拟世界与人类世界的联动。今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完成了6G愿景需求建议书,明确了6G的关键产品和能力指标,其中我国提出的5类典型场景和14个关键能力指标均被采纳。

我国早在2019年就成立了6G推进组,系统推进需求分析、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及国际合作等工作,并启动了6G技术试验。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且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了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飞跃,数字便民惠及全民,工业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今年4月,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在北京成功完成了国内首次太赫兹轨道角动量的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该实验利用高精度螺旋相位板天线,在110GHz频段实现了四种不同的波束模式,并通过四模态合成,在10GHz的传输带宽上实现了100Gbps的无线实时传输,极大地提高了带宽利用率,为我国6G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6G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已经提上日程。三大运营商纷纷表示,各公司在加快6G技术的研发,推动其实现商业化。据市场研究机构Market Research Future预测,到2040年,全球6G市场规模将超过34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8.1%。

强化6G技术合作

此次发布的《6G网络架构展望》提出了6G网络架构的设计原则和网络能力。而《6G无线系统设计原则和典型特征》则根据6G部署和组网需求,形成了6G无线系统的功能和运行特征及其设计原则。

6G将成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满足从人到物再到智能设备的随时接入需求。未来的6G网络不仅会比5G更快、更可靠,还需推动移动通信与其他跨领域技术的融合发展。

作为新一代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6G需要全球产学研用各方共同努力,深化创新、拓宽融合、增强合作。

从最新进展来看,继5G之后,中国在6G技术方面继续保持领先地位。Market Research Future预计,到2040年,全球6G市场规模将超过3400亿美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8.1%。该机构认为,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6G市场之一,全球约50%的6G专利申请来自中国,位居首位。

近年来,工信部会同各方系统持续推进6G愿景需求研究、技术研发、国际合作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指导成立IMT-2030(6G)推进组,明确将6GHz频段划拨给5G/6G使用,为6G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