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第三届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在上海华为代表处圆满落幕。经过激烈的初赛和复评答辩,最终有39支团队、53名同学成功晋级总决赛。总决赛采用现场编程的形式,评委们根据综合评分最终选出一等奖7名,包括小学组3支队伍、初中组3支队伍和高中组1支队伍。
华为云杯“少年开发者”人工智能大赛是一个旨在培养青少年创新实践能力和开发者精神的全国性赛事。此次大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复旦大学指导,华为云和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联合主办,上海市育思青少年计算科学发展中心和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共同承办。自2023年7月启动以来,活动共吸引了5378人、206支团队参与,覆盖了25个省市,累计提交项目达1271份。
华为云上海总经理张英梗在总决赛现场致辞:“上海的开放和包容为我们提供了举办少年开发者人工智能赛事的机会。通过这项赛事,我们将面向企业的AI能力传递给青少年开发者群体,未来AI将成为生活中最基本的工具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营造学习AI的氛围,激发少年们的创新热情和潜能,让他们在未来能更自信地面对世界。本次大赛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选出最具创意和实用性的作品,真正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让青少年心中的‘创新’种子生根发芽。”
赛事根据不同年龄段设置了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在成功晋级总决赛的作品中,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少年开发者,都展现出对科技的热情、对社会的关注和对创新的追求。他们用代码编织梦想,用技术改变生活,用创意展示未来。
来自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田一泓同学带来了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品——《智能节电装置》。田一泓的研究旨在为我国的“双碳”政策建言献策,因此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在此基础上,他历经文献查询、方案讨论、手绘稿、3D建模、外观制作、软件编程、硬件搭配以及二代升级,成功制作出一款智能节电装置。经过性能测试发现,该装置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实时监测家中情况,真正做到人走即断电。同时,它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为电池补充电量,解决了主控板和传感器的供电问题。展望未来,该作品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帮助更多家庭和机构更好地管理电力资源,减少能源浪费。
另一位引人注目的作品是基于OpenHarmony小车的AI灭火机器车,创作者是吉林大学附属小学的薛成承。薛成承通过阅读大量社会新闻,萌生了通过AI灭火方法守护消防员安全的想法。他在小车的设计上采用了华为鸿蒙系统,实现了循迹前进、自动避障等功能。他还使用Python语言和Yolov5目标检测算法,完成了AI火焰识别训练。
来自上海市民办兰生中学的郭博睿开发了《眼睛守护者-远离电子屏幕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用户与屏幕的距离,并根据距离进行提醒和警告。当用户距离屏幕过近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告声音或弹出提示框,提醒用户适当调整姿势或远离屏幕以避免眼睛疲劳和其他相关问题。实现这一功能需要使用深度学习技术,通过摄像头获取视频流,并使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对视频中的人脸进行检测和跟踪。在跟踪到人脸后,算法可以根据摄像头的位置、角度和人脸位置等信息,计算出用户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再根据设定的距离阈值和安全距离范围,判断用户是否离屏幕过近并发出相应的警告或提示。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少年开发者的创造力和实践力,还体现了他们对社会和人类的责任感和关爱。有AI的少年,有爱的开发者,这为他们征战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埋下了种子。
华为云依托其强大的技术资源和开放能力,引导参赛者运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助力青少年设计和落地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原型。从参赛作品中可以看出,参赛者成功体验了华为云的Pass平台训练、人工智能教育开放平台、ModelArts、Classroom、CloudIDE、低代码平台Astro等产品。
此次活动不仅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小小“梦想家”们提供了创新的土壤,还激发了他们对科技的热情和兴趣。通过开发者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改善生活质量,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为人工智能世界的发展贡献力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期待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开发者的行列中,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