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和朋友聊起想买某个商品时,一旦打开购物应用,首页推荐的就是你们刚刚讨论过的产品。同样,当你在某个平台上搜索一件物品后,各种软件会大量推送相关产品。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并感到惊讶:“大数据真的太厉害了!”
大数据的定向推送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节省了挑选时间和成本,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牺牲了自己的个人隐私。大数据通过各类平台收集用户的各项信息,实时捕捉并分析用户授权的点击次数、停留时间、点赞和收藏等行为,从而构建用户画像,为用户量身定制内容推送策略,以满足他们的兴趣偏好。例如,小红书和抖音会频繁推送你关注的话题,而淘宝则会在你浏览某款衣服后,不断展示相似款式。虽然个性化推送旨在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帮助他们快速找到所需商品,但过多的重复内容反而令人厌烦,甚至适得其反。
过度的信息采集破坏了个人隐私边界,用户需要勇敢地对这种侵犯说“不”。当我们安装一款应用程序时,它往往会请求访问相机、麦克风、通讯录等权限。有时,未经用户同意,这些应用还会获取诸如监听电话、定位、读取短信和联系人等权限。如果不允许这些权限,很多应用将无法正常运行。这种被动授权不仅可能导致窃听和监听现象的增加,还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应当受到严格监管。
一味地接收推送信息会使人变得狭隘,原本丰富多彩的世界被割裂。大数据通过算法精准推送我们感兴趣的内容,同质化信息的不断推送,就像织成一张巨大的茧网,让我们沉溺于所谓的“信息茧房”中。这种内容推送方式不断强化我们的认知偏见,逐渐使我们固步自封,如同井底之蛙,只愿意接受自己已知的信息,不再质疑和辨别接收到的信息是否真实客观。
要摆脱大数据的束缚,避免成为数字时代的囚徒。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仿佛有一双双无形的眼睛在监视着我们的每一个动作。我们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谨慎下载应用软件;拓宽信息渠道,更多地使用搜索引擎,主动探索不同的兴趣领域,接触更广泛的新知识;合理安排使用应用软件的时间,避免沉迷于同质化内容,从而打破互联网环境下数字世界的信息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