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回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游赏花,这使得预订机票和酒店的需求再度增加。然而,许多用户在预订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例如不同手机显示同一航班的价格不同、同一时间同一酒店的价格不一,甚至机票价格越搜越高。许多人认为这是“大数据杀熟”的表现。
但是,这些现象是否真的都是“大数据杀熟”呢?在各级监管部门日益严格的监控下,平台还敢这样做吗?记者近期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深入了解旅游平台的价格差异问题,试图揭开“大数据杀熟”的真相。
看似“杀熟”,实则“缓存价格”或动态调价
针对搜索机票和支付时价格不一致,或者搜索机票、预订酒店时短时间内发现价格上涨的问题,某旅游平台的工作人员表示,这通常是由于“价格缓存”或动态调价引起的。
他解释说,航空公司放出的机票信息会统一进入全球分销系统(GDS),中国的主要GDS是“中航信”。用户在搜索和购买机票时,代理商和在线旅游平台需要从GDS获取机票库存和价格信息。例如,有人在旅行平台上搜索杭州到成都的机票,平台会从中航信获取数据,查看库存和最新价格。然而,如果每次搜索都要重新获取数据,成本会非常高,因此平台通常会将数据缓存一段时间。这样,不同用户在搜索时看到的数据可能是不同时间点的缓存信息。但在用户支付时,平台会再次确认价格,这可能导致查询时和支付时的价格不一致。
此外,机票价格是由航空公司根据客座率实时调整的,售票平台也会定期刷新价格和库存信息。这种刷新延迟也可能导致不同设备上显示的价格有所不同。
对于“越搜越贵”的情况,他表示,在旅游旺季,多个用户同时搜索同一航线时,价格较低的子舱位很快会被其他用户抢购一空,只剩下价格更高的机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子舱位并不是指商务舱或经济舱,而是航空公司推出的具有不同折扣的子舱位。例如,中国国际航空的经济舱就有15种不同的子舱位,每种舱位的价格折扣和变更手续费都不同。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酒店预订过程中。“在同一日期、同一酒店、同一房型的情况下,平台会根据产品配套政策和质量等因素,优先展示低价资源。当低价资源售罄后,剩余的就是高价资源。”
实际上,无论是机票还是酒店价格,都是根据供需关系动态调整的。旅游高峰期,价格波动较大且较快;而在需求减少的淡季,价格则会相应下降。例如,春节期间,国内和国际航线出现了不少特价机票。越是高峰期,价格变动就越频繁,有时甚至在几秒钟内预订的价格就会有所不同。
业内人士:平台无动机“杀熟”
某业内人士表示,旅游平台并没有大数据杀熟的动机。首先,机票、酒店以及民宿的价格是由航空公司、酒店及相关供应商决定的,而非平台本身。其次,价格高低对平台的影响较小,尤其是机票价格变动对平台收入影响不大。
自2016年起,政策规定机票代理的手续费由按比例返点改为固定代理费,无论机票价格是多少,平台获得的代理费都是固定的。从大环境来看,近年来,关于大数据杀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和个人在采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方面的行为也受到更多规范。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对大数据杀熟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旅游平台,尤其是大型企业,更加注重合规运营。某旅游平台的相关人士表示,即使从经济性角度来看,旅游平台也没有动机采取大数据杀熟的做法。随着旅游业的复苏,正规销售产品和服务已经能够带来足够的利润,没有必要冒着违法的风险去赚取微薄的利润。
采写:南都记者 许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