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农业生产(大数据观察)

图灵汇官网

辽宁新民市:数字赋能农业生产

核心阅读

在辽宁新民市,大棚种植信息通过二维码呈现,电脑操控营养液系统,智慧农机协助进行保护性耕作……近年来,新民市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发展,建设“数字孪生农业基地”,赋能农民种植和农业生产,促进产业进步。

春日里,水田映照着蓝天,插秧机在田野间穿梭,播种希望。

王时忠是辽宁沈阳新民市前当堡镇中古城子村的一名种粮大户,他管理着1800亩土地。如今,他只需通过手机上的“MAP智农”软件,即可轻松获取卫星地图、天气预报、土壤湿度等信息。

“过去,我们需要人工测量土地、查看现场,现在借助卫星数据,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还能精确定位,大大减少了巡田的工作量。”王时忠表示,“通过数据分析,去年每亩水稻增产50斤,肥料成本降低了20元。”

数字化推动智慧大棚建设

5月末,李宝吉在新民市法哈牛镇后沙河子村的一个大棚内播种了一茬苦苣。他扫描大棚入口处的二维码,详细记录种植信息。这个二维码是每个大棚的唯一标识,包含大棚的位置、面积等信息。

新民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冷卓见解释道:“这些信息汇总到数字乡村一体化平台,有助于确权管理和大数据分析,为农民提供产业信息和上市指导。”

“通过调节棚内温度,我们可以推迟苦苣的上市时间,以应对市场价格波动。”李宝吉说。

信息化融入农业生产

在新民市大民屯镇的沈阳秋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水培蔬菜在“植物工厂”内茁壮成长。通过电脑操控营养液系统,实时监测并调整养分供给,实现了无土栽培,避免了土传病虫害。

“植物工厂”每年可生产19种叶菜,年产量达40吨。生产过程全程可追溯,确保产品质量。

智能化监管土地耕作

在新民市于家窝堡乡,玉米秧苗整齐排列,起垄采用卫星导航和无人驾驶技术,保证了起垄的精确度。

翟恒伟展示了手机软件上的农机作业画面,通过GPS和摄像头,实时掌握农机的位置、作业情况和影像资料,确保耕作质量和数量。

新民市还为各类农机安装了摄像头和GPS,对耕作过程进行远程监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质量。

结语

新民市正通过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未来,大数据将进一步打破农业信息孤岛,为订单农业和农产品供给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提高农户收入。

新民市将继续推进“云”耕“数”种,构建数字乡村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今日科技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