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也称作巨量资料,指的是超过传统数据处理软件处理能力的大量、复杂数据集合。大数据技术指的是能够快速且准确地从海量、多样化的数据中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大数据具有五个显著特征:规模(Volume)、速度(Velocity)、多样性(Variety)、价值(Value)和准确性(Veracity)。
大数据的五大核心领域分别是数据存储与计算、数据管理、数据流通、数据应用和数据安全。这五大领域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各有特点,但在新的数据要素战略背景下,它们的发展方向变得更加明确。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大数据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大数据行业的发展与创新。例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的出台,为大数据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大数据产业作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已经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预计到2025年,这一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
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大数据硬件占据主导地位,但大数据软件和大数据服务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2021年,大数据硬件、软件和服务业的占比分别为25.7%、33.8%和40.5%。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融合,软件收入占比将逐渐增加,服务相关收益将保持稳定,而硬件收入占比则会逐渐减少。
我国大数据产业在多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其中互联网行业的应用占比最高,达48.8%。其他重要行业如政府、金融、电信、工业和健康医疗的应用占比分别为11.7%、9.9%、9.1%、5.2%和3.2%。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企业的注册量也迅速增加。从2017年的1.86万家增长到2022年的14.41万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0.6%。预计2023年,大数据相关企业的注册量将达到16.94万家。
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发布了2022年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榜单,其中包括华为、腾讯、阿里巴巴、中兴通讯、百度、小米集团、联通数字科技、广联达科技、神州信息和太极计算机等企业。
华为成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2021年,华为发布了iData智能数据集成平台,旨在构建行业通用的全栈、全生命周期数据工具链解决方案。2021年,华为营业收入达到6368亿元,净利润为1137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6423亿元,净利润为356亿元。
腾讯是一家世界领先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拥有强大的大数据产品矩阵。2021年,腾讯营业收入达到5601亿元,净利润为2248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5546亿元,净利润为1882亿元。腾讯的主要业务包括增值服务、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网络广告。
阿里巴巴集团涵盖中国商业、国际商业、本地生活服务、菜鸟、云、数字媒体及娱乐等多个领域。2022财年,阿里巴巴营业收入达到8530.62亿元,净利润为1363.88亿元。
百度是全球领先的AI公司,提供全面的AI技术和产品。2021年,百度营业收入达到1245亿元,净利润为102.3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1237亿元,净利润为75.59亿元。百度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在线营销服务,占比达60.41%。
浪潮是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商,拥有三家上市公司。2021年,浪潮营业收入达到670.48亿元,净利润为20.03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695.25亿元,净利润为20.8亿元。浪潮的主要业务包括服务器及IT终端。
大数据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各国纷纷出台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创新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为大数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硬件的普及,数据呈爆发性增长,海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展示使各行各业能够更好地洞悉行业规律,提升效率。大数据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和升级将为大数据企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行业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大数据行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的大量涌现、5G等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起、公共无线网络的普及和网络带宽服务的优化都为大数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更多关于大数据行业的详细信息,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数据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园区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和推介会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