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怎么发现人们的行踪?我们在大数据面前,真的成了透明人

图灵汇官网

一个参与抗疫工作的基层医生曾表示,他们五六个人试图在两个半小时内追踪一位新冠病例的行动轨迹及密切接触者,结果花费了整整8个小时,仍然无法完全确定这些信息。

他们究竟是依靠什么进行追踪的呢?许多人可能会提到大数据。不过,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这些负责追踪新冠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工作人员被称为流调人员。流调人员不仅依赖大数据,还会采用多种手段,如监控录像等。尤其是为了更精准地掌握病例的行动轨迹和密切接触者,传统的人工调查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走访、调查和电话访谈,才能更准确地追踪到相关信息。

虽然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大数据主要通过四种方式进行定位,包括基站定位、WiFi定位、卫星定位以及身份证信息的使用。其中,基站定位是当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我国手机用户数量庞大,基站遍布城乡,几乎每300米就有一个基站,因此手机持有者的大概位置可以通过基站检测出来。然而,这种定位通常需要特定程序才能执行,以保护个人隐私。

WiFi定位也是重要手段之一。如果在家使用路由器上网,那么路由器的MAC地址可以准确反映位置信息。在户外使用移动数据时,手机会连接到运营商的基站,这同样与大数据定位密切相关。此外,智能手机内的GPS系统可以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连接卫星,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当然,如果手机未随身携带,基站和卫星也无法监测到个人行踪。

身份证的使用也使得个人行踪更容易被记录。无论是乘坐交通工具、入住酒店还是使用金融服务,这些行为都会与身份证关联,进而被纳入大数据系统。尽管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流调人员依然不可或缺,因为他们能够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

大数据的应用使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生活与各种技术紧密相连。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透明人”。只有当个人涉嫌违法行为或成为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时,大数据才会发挥作用。否则,个人的日常生活并不会被过度监控。

在当前疫情环境下,我们应该积极配合防疫政策,主动报告行程和接触人员,避免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共同期待春暖花开的日子,那时我们会为自己在抗疫过程中的贡献感到自豪。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美股投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