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届数据资产管理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发布了《大数据白皮书(2022年)》。白皮书指出,中国大数据产业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增长,2021年产值达到1.3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30%。目前,全国共有超过18万家大数据企业,形成了由大型企业主导、中小型企业协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中国的大数据产业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据《白皮书》统计,2021年中国在大数据领域的论文发表量占全球总量的31%,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也超过了全球总量的一半,均位列世界第一。此外,大数据产业的市场前景备受看好,2021年相关企业的融资总额超过800亿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表示,过去一年,中国在政策、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等方面不断加码,为大数据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政策层面,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件,重点部署了大数据产业、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市场以及数据安全等领域。人才方面,超过一半的“双一流”高校设立了大数据相关专业,多个省份积极推行人才培育计划,显著提升了人才供给能力。资金方面,许多省份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或实施税收优惠等措施,对大数据企业及应用项目进行定向扶持。
《白皮书》还指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大数据产业已经逐步细分,形成了数据存储与计算、数据管理、数据流通、数据应用和数据安全五大核心领域。这些领域各自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在新的数据要素战略背景下,各领域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何宝宏介绍,数据存储与计算领域正致力于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以实现成本节约和质量提升。数据管理借助政策支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数据流通则通过建立基础制度和创新流通技术,推动了全社会范围内的数据规范化流通。数据应用领域通过改革业务模式和技术手段,推动了数据文化的建立,促进了数据能力与业务的全面融合。数据安全领域利用智能化和自动化工具,构建了系统化、场景化的治理能力,使安全治理能力更好地融入业务流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