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2》由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揭示了过去二十年间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的变化趋势。数据显示,2001年至2020年,全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从35.3岁上升至39.0岁,城镇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增长速度也在加快。
“活到老,干到老”,这一现象在某些省份尤为显著。其中,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和浙江的劳动力平均年龄最高。东北三省的情况可以理解,由于人口出生率低及大量人口外流,导致劳动力年龄偏大。然而,浙江作为小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为何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关键因素在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浙江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全国排名第四,达到28.27%。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地区,劳动力年龄普遍较高。这对行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产品升级难度增加,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这意味着可能出现结构性失业和局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年轻人难以找到工作,而一些行业又缺乏合适的劳动力,这种矛盾将导致资源浪费。此外,预计到2035年,中国的社保养老金将面临枯竭的风险。届时需要退休或即将退休的人群,正是目前的中青年人。面对中年危机和延迟退休政策,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越老越打工”。
因此,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国家迅速推进了养老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计划。令人意外的是,个人养老金计划实施以来,已经出现了亏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