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图灵汇官网

今年4月,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推出了全国首个官方数据专区——“气象专区”,这标志着中国高价值气象数据有序流通交易的正式启动。截至当前,该专区的交易额已超过500万元。

同年8月,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继续发力,推出了“电力专区”。这个专区的产品种类丰富,包括标准化电力数据产品、场景化电力数据产品、电力数据体验样例和电力数据算力产品等四大类共28个产品,以及一个特色服务——电力数据权威验真服务。

目前,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已吸引了371家数据供应商入驻,上架了493个产品,累计交易额突破1.59亿元。这些数据产品覆盖了多个领域,如公共资源、气象气候、地理空间、金融服务、政务民生和道路交通等。公共数据产品包括人社数据产品、不动产数据产品、公共资源数据产品、税务数据产品、工商信息数据产品和电力数据产品等。企业数据产品则涵盖气象数据产品、全国物流数据产品、招投标行业数据产品和运营商三要素数据产品等。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不断拓宽市场的同时,他们还对数据进行了精细分类,深耕各个行业。未来,他们将继续推出新的数据专区,如政务数据开放专区、金融专区和算力资源专区等,以精细化和模块化的方式挖掘数据的价值,构建安全可控、全程可追溯的数据生态系统。

2015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作为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在贵阳高新区挂牌运营。交易所积极探索组织架构、数据产品、交易方式和盈利模式,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积累了宝贵经验。2022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再次起航,进入优化提升阶段,抓住数据价值化的机遇,探索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的改革路径,大力培育数据要素流通产业生态。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采用了“一中心一公司”的体系架构,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中心负责数据流通交易和合规监管服务,而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则承担日常运营、市场推广和业务拓展等工作。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提升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基础服务能力。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通过行业培育和价值创造,积极打造数据流通交易全生命周期的“三环”,即数据交易供需双方构成“内环”,数据中介第三方服务构成“中环”,场景和需求构成“外环”。通过不断丰富有效供给,结合场景应用和数据需求,积极推动交易撮合落地。

按照“聚数据、搭平台、建生态”的路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将在政务、金融、电力、交通、气象、能源和医疗等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同时,交易所聚焦算力交易,借助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依托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算力产品和服务进场交易,助力培育和打造一批优质的算力服务商、第三方算力服务机构和算力产品,从而推动算力向用户端延伸,健全算力产业链。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还致力于打造数据“淘宝”,融合互联网运营思维与大数据应用,建立安全有效的数据流通交易全业务流程。通过深化数据场景创新应用,发挥数据价值,释放数字经济红利。

十年来,贵阳贵安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从“无中生有”发展到“风生水起”。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提出了更加精准的功能定位,积极培育构建数据流通交易市场体系,促进数据交易规范化、市场化,推动数据要素实现有序流通交易和价值充分释放。交易所力争在2025年达到全国一流的数据交易规模,成为国家数据生产要素流通的核心枢纽,打造国家级数据交易场所。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石正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