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利用网民的大数据来进行“扫黄”工作。如今,每个人几乎都离不开网络浏览。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警方将对其进行密切监控。
什么是“涉黄”行为?例如,在夜间频繁出现金额为“298”、“498”、“198”等的转账记录。这种情况下,大数据可能会将你识别为可疑对象。随后,“扫黄”工作人员会对这些记录进行二次核查。若确认你确实存在涉黄嫌疑,你将被列为一级风险人员,你的行为将受到严密监控,以确定是否涉及涉黄团伙,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
有人可能会质疑,仅仅因为转账记录中有“298”或“398”这样的金额就判定为涉黄是否过于草率。毕竟,这些金额也可能代表其他商品的价格,或者只是家庭成员间的正常转账。实际上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大数据主要关注的是深夜时段的消费行为。通常在这个时间段,亲友之间较少发生转账。此外,大数据还会结合地理位置进行分析,如果不是在酒店或旅馆内发生的交易,则不会被视为可疑。
在大数据时代,涉及黄赌毒等违法行为的人在网络上几乎无处遁形。因此,我们必须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