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城区,朝阳区实施“创城+大数据”联动创建机制

图灵汇官网

周末到朝阳区的绿道骑行或漫步,不仅能穿梭在绿色长廊中,还能游览沿线的各个公园和绿地。对于小区建设和管理,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拍摄照片或发送语音,直接与社区工作人员取得联系,提出意见和建议。

朝阳区正不断深化全国文明城区的创建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和亮点,这些变化已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朝阳区推进文明创建智慧工程

自2002年起,朝阳区启动了全国文明城区的创建活动,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于2011年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区”的称号。2020年,朝阳区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区”荣誉,连续四届获得该称号。

2021年,朝阳区制定了《朝阳区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的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成立了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多个专项工作组。2022年,朝阳区制定了《2022年朝阳区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方案》,明确了领导包片督导、参与周末卫生大扫除和实地考察拉练检查等具体措施,推动街乡问题整改。

在文明城区创建过程中,朝阳区采用“创城+大数据”联动机制,借助“城市大脑”建设,推进智慧工程,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解决城市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为文明城区的常态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持。同时,将“接诉即办”列为重要工程,并建立了包括高位调度、考核、问责、奖励、约谈等机制,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自2019年以来,朝阳区共受理市民热线诉求236万余件,诉求解决率从43.39%提升到92.80%,满意率从61.92%提升到92.56%。

亮点1:9.5公里绿道示范段建成

朝阳区北部绿道示范段已建成,示范段包括骑行道和步行道,方便市民体验和游览。朝阳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王礼先表示,周末骑行的人数较多,有些骑行爱好者甚至会自带自行车,游客还可以扫码使用共享单车。这条绿树成荫的小道全长9.5公里,北起安立路与清河交界处,南至望和公园北园。与普通的骑行道路不同,示范段如同一根丝线,串联起沿线的多个公园和绿地,包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仰山公园、黄草湾公园、北湖林地、北小河公园、望和公园等。这意味着,市民可以骑车打卡公园,游园变得更加便捷。

为了方便市民骑行和漫步,绿道沿线设有多个驿站,驿站除了售卖饮料和零食外,部分驿站还提供沐浴服务。王礼先表示,市民骑行或漫步后可以在驿站扫码进行简单沐浴,缓解运动后的疲劳。这种沐浴设施为收费、自助式服务。

9.5公里的示范段只是朝阳区绿道建设的一部分。根据《朝阳区绿道体系规划(2020年-2035年)》,朝阳区计划建设总长度达415公里的绿道网络。在“十四五”期间,朝阳区启动了北部绿道的规划建设,目前已完成225公里的绿道及健康步道建设,同步推进绿道网、滨水慢行网、城市道路慢行网的连通建设,力争打造绿、水、路“三网”融合的示范工程。

朝阳北部绿道是朝阳区规划的六大重点主题绿道之一,也是“十四五”期间绿道建设的重要内容。北至温榆河公园,南至红领巾公园,西至奥森公园,东至朗园station,沿途串联12个街乡,服务周边约62个社区,全长约130公里,预计2023年底完工。绿道沿途经过清河、北小河、坝河、亮马河、温榆河五条大小河流水系。

正在建设的朝阳绿道(望京环-朝阳站段),即朝阳北部绿道二期工程,全长25.5公里,连接望京环、四环沿线和北京朝阳站,是朝阳北部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连同示范段共同形成连续的绿道体系。

亮点2:“一码共治”让居民的问题“直连”社区

在朝阳区左家庄街道,居民可以通过二维码快速反映问题。这些二维码被张贴在各个商户、居民楼和单元楼,居民只需扫码即可将问题提交到平台。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通过平台将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加速解决问题。

左家庄街道实行“一码共治”机制,将“楼码”贴在单元楼门口,方便居民反映问题和建议。顺源里社区的张玉英阿姨是“一码共治”的忠实用户,她表示,以前需要打电话或在微信群里反映问题,现在只需扫码即可提交问题。例如,她最近通过二维码提交了楼道堆放垃圾的问题,不到一天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一码共治”不仅简化了居民反映问题的过程,还提升了社区解决居民诉求的效率。顺源里社区党委书记刘婧表示,过去社区通常通过电话和居民沟通,再由工作人员拍照并与其他部门沟通,整个过程耗时较长。现在,工作人员可以直接从平台上看到居民诉求及其相关照片,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度。

“一码共治”机制将街道治理区域划分为“临街区域”“社区居民区域”与“商务楼宇区域”三大治理范围,形成临街商户、社区楼栋、商务楼宇等最小治理单元。目前,左家庄街道的主要大街及背街小巷已有558家商户实现了实体码的全覆盖;11个社区、61个小区、416栋楼已完成精确定位,并对7个社区、35个小区、375栋楼、1448个单元完成了赋码。

亮点3:“朝阳群众”为创城加油

朝阳区文明城区的创建离不开“朝阳群众”的积极参与,其中既有小学生,也有年过八旬的老人。

8月25日上午8时,在朝阳路和定福庄北街交叉口,记者看到8名志愿者身穿“毛景鸾志愿服务工作室”的湛蓝色服装,手持文明引导旗,通过语言和手势引导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行人安全有序通过斑马线。

8岁的宁悦文是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这是她首次参加“礼在北京 让出文明”礼让斑马线志愿服务活动。她表示,在上岗前,她和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都接受了线上交通知识培训。

在志愿者队伍中,记者还见到了80岁的毛景鸾老爷子。他是一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自2002年起在双柳社区做志愿服务,至今已有20年。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毛景鸾牵头成立了“学雷锋志愿队”“流动红袖标志愿者服务队”“水电维修”“手牵手为民服务”“跳蚤市场”“环保酵素”“惠民理发队”等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

“礼在北京 让出文明”礼让斑马线志愿服务活动是三间房地区为深化文明城区创建而推出的一项专项行动,主要由学生志愿者参与。该活动不仅为辖区青少年提供了社会实践平台,还提高了居民的文明礼让和交通安全意识,营造了更加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三间房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有20多名志愿者接受培训并上岗,主要由青少年学生组成,他们大多来自辖区中小学及高校,将在每周五至周一走上街头开展志愿服务。未来,三间房地区将继续招募和培训更多志愿者参与礼让斑马线志愿服务活动。这些志愿者的招募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利用“三间房民情易站通”平台发布招募令,志愿者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报名参与,并获得积分奖励。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曹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