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许速(上):“数字孪生”揭示客观规律,大数据或将彻底改变医疗现状

图灵汇官网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超大型城市的数字化转型这一重要议题迅速提上了日程。

作为塑造未来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数字化转型在医疗领域的表现引人关注。特别是在基于数据的精准医疗方面,这一趋势更是备受瞩目。近日,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医疗大数据基层运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改办原副主任许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深入解读了数字化转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20年前,许速作为闵行区医改的领军人物,探索了一系列基于信息化手段的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奠定了上海社区卫生改革的基础。20年后,作为具有前瞻视野的改革者,他基于对大数据时代规律的理解,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数字化转型最终将对所有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家庭医生的服务模式也可能因此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上观新闻: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医疗”概念炙手可热,这一新兴事物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许速:任何一次转型都有其时代背景。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社会发展方式、政府管理方式以及健康管理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数字化转型意味着政府的管理方式将从传统的行政指令转向基于数据的标准导向型管理。通过大数据建立一套度量衡体系,制定管理标准,进行管理和资源配置。

科技进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和规律,思考如何通过数据还原客观世界的规律。这正是“数字孪生”理论的核心,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医疗供需矛盾加剧、就医效率低下、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费用高昂、医务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以及难以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等。数字化转型旨在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建立自己的度量衡体系,收集大量数据,我们可以揭示客观世界的规律,找到更高效的健康管理流程、医保支付方式和慢性病管理流程。

上观新闻:在社会管理各方面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医疗作为公共产品供给是否是一个好的切入点?

许速:数字化转型适用于各个行业。互联网改变了生产力,调整了生产关系,使其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确保从资本到产品的转化效率最高。

如今,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工种的出现,得益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管理模式。政府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专项经费,家庭医生可能会像外卖小哥一样,在平台上接单,然后提供上门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

上观新闻:在信息公开透明的情况下,人们的需求或许能得到更好满足。

许速: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涉及公共产品供给时,不应过分依赖互联网方式,而应聚焦于转型本身。如果只是简单地将现有内容和服务搬到网上,而不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调整传统管理方式,平衡家庭医生与患者、社区之间的关系,就无法建立起良好的互联网管理生态。

疫情初期,上海诞生了第一家互联网医院——徐汇区中心医院。随后,多家互联网医院相继成立。

医疗是一门技术和人文结合的学科。随着技术的进步,是否会引发颠覆性变革?许速从医学发展史的角度分析:医学已从古罗马时代的经验医学发展到现代的循证医学,而现在我们正迈向数据驱动的精准医学时代。

上观新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国多地互联网医院相继成立。回顾医学发展史,互联网医疗将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

许速:在防疫过程中,数据的作用无处不在,尤其是在流调和管理等多个关键环节。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数据工具能够实时输入和监控人员活动轨迹,基于轨迹分析风险因素,帮助决策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毫无疑问,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推动了互联网医疗政策的成熟。未来,互联网医疗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将催生更多商业模式。

事实上,早在2018年之前,我国对互联网医疗的态度已经从谨慎转向逐步开放,推动远程诊疗、医联体和分级诊疗的发展,并逐步允许第三方机构参与互联网医疗服务。2018年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路径逐渐清晰,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发布,明确了互联网医疗收费问题。

建设互联网医院的初衷是解决医疗专家资源稀缺的问题。医疗行业非常特殊,疾病具有个性化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疾病的诊疗方式越来越先进,结果也越来越准确。古罗马和中世纪时期,人类处于经验医学阶段,缺乏设备只能根据表观判断。后来,听诊器、显微镜、X光机等医疗设备的出现,使得医生可以通过听声、看图等方式判断疾病,进入了循证医学阶段。

今天,随着技术进步,我们进入了“以数据为基础”的精准医学阶段。通过CT扫描、基因检测等手段,我们能够基于数据来分析病情。因此,一个诊断可以被细分为几十种不同的分类,采用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法。

未来,随着数据采集和分析的不断成熟,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将更加深入,医学诊疗将更贴近本质,优质资源将得到更好的配置,医疗管理也将发生更大变革。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大脸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