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语言通常指那些在文化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语言,如汉语、英语、日语等。自然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主要工具。语言和文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和文字共同构成了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5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最早的图形文字,用来记录事物。大英博物馆保存的《亚尼的死者之书》就展示了古埃及人通过图形描绘文明的智慧。当时的象形文字数量已达到5000多个。
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开始出现,主要由古苏美尔人创造,最初的文字数量约为1000个,后来逐渐减少到约400个。楔形文字大多被刻在泥板上,也有少量出现在石头、金属或蜡板上。
腓尼基人将楔形文字简化为22个字母,这种文字通过腓尼基商团传到了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并进一步传给了希腊人。随着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扩张,这种文字逐渐成为欧亚非大陆语言体系的核心。
中国的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不同于拼音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而拼音文字则是表音文字,它们都是人类文化的瑰宝。
自然语言处理(NLP)是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使计算机能够与人类用自然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这是一门融合了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跨学科领域。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重点是设计能够实现自然语言交流的计算机系统,尤其是软件系统。因此,它属于计算机科学的一部分。
自然语言处理可以细分为自然语言理解和自然语言生成。前者是指计算机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的意义,后者则是指计算机能够用自然语言表达意图和思想。
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历程是曲折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低谷阶段和复苏阶段。
1. 萌芽阶段(?-1956年)
在这个阶段,人类在语言、数学和物理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计算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自然语言处理理论的发展。阿兰·图灵提出了图灵机的概念,这为自然语言处理提供了必要条件。史蒂芬·科尔·克莱尼在有限自动机和正则表达式方面的贡献,对计算语言学和理论计算机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香农的信息熵概念也被引入到语言处理的概率算法中。
2. 快速发展阶段(1956-1970年)
这个时期,自然语言处理分为两大阵营:基于规则的符号派和基于概率的随机派。基于规则的方法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显著成果,而基于概率的方法由于缺乏大数据等技术支持,进展相对缓慢。
3. 低谷阶段(1971-1993年)
这个阶段经历了多种研究范式的探索,包括随机方法、符号方法、基于逻辑的系统和话语建模等。尽管如此,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者们一度失去信心。然而,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统计方法在语音识别领域的成功以及80年代话语分析的重大突破,使人们对自然语言处理重拾信心。研究重心转向了词性标注、解析、附加模糊度和语义学等方面。
4. 复苏阶段(1994年至今)
90年代中期以后,计算机性能的提升促进了自然语言处理应用的广泛普及。1994年互联网商业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自然语言的信息检索和信息抽取需求更加迫切。语言数据联盟等机构提供的大量文本资源,对于新语言处理系统的开发至关重要。随着计算机算力的提升和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自然语言处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里程碑事件: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如聊天机器人、语音助手和导购机器人等。
聊天机器人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例如智能客服系统、虚拟助手等。
语音助手如天猫精灵、小度智能音箱和小爱同学等,已经广泛应用在智能家居、个人助理等多个场景。
导购机器人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商品,提升购物体验。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涵盖多个方面,包括文本处理、语音识别、情感分析等。通过这些技术,计算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从而实现更高效的人机交互。
当前的人工智能在运算智能方面已经相当成熟,在感知智能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未来,人工智能将在认知智能和创造智能方面取得更多进展。自然语言处理作为认知智能的关键领域,需要生物科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