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有相亲角,比如上海的中山公园、广州的天河公园、南京的玄武湖等,而宁波的相亲角则位于靠近灵桥的江厦公园。每到周末早晨,这里便挤满了为子女相亲的父母,这就是著名的宁波相亲角。
随着年轻人结婚和恋爱成本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婚或晚婚。据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以来的连续七年下降。
亲密关系一直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但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爱情太复杂、太难以把握。很多人期待爱情,但又担心未知的风险,因此许多人选择单身。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享受独居和单身的乐趣,所以平时不起眼的江厦公园到了周末就成了家长们聚集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推销”自己的单身子女,或者为子女寻找另一半。
“明码标价”的相亲角真的有爱情吗?
相亲是年轻人寻找伴侣的主要方式之一。有人支持这种方式,认为相亲可以让人早点遇到对的人,还能扩大社交圈,省时省力;但也有人反对,认为相亲过于注重物质和利益,找到的未必是真爱。
在相亲角,一张张列出相亲信息的简历揭示了两代人的婚恋焦虑。在这里,单身青年仿佛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各自列出自己的条件和优势。这些信息包括年龄、身高、工作、收入、户籍、房产等。双方甚至不用亲自到场就能完成相亲。
白纸黑字的简历中,没有人关心你的灵魂和兴趣爱好,只有条件上的“合适”与“不合适”。相亲的传统流程——彼此了解、暧昧、确认关系、恋爱、结婚、生子,在这里完全不存在,而是先匹配需求,再慢慢了解。
相亲市场效率很高,来相亲角的大多是单身人士的父母长辈,他们会详细了解对方家庭的情况,一旦条件匹配,后续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在场的每位家长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这也增加了相亲的难度。当一切都变得明确具体,相亲还有意义吗?“明码标价”的相亲角真的有爱情吗?
“我月入4万却在鄙视链底端”
年轻人从最初抵制相亲到后来不得不接受,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多次恋爱失败的疲惫,是对生活的麻木,以及年龄增长的压力。最近有一条关于“上海人民公园相亲鄙视链”的视频在网上走红,视频中显示,没有房产、户口和车辆的单身人士被视为“三无产品”,处于相亲鄙视链的低端。
在这里,是否为本地人至关重要,本地人又分为老三区和三区外。本地人中的公务员、事业编人员、教师、医生等职业非常受欢迎。拥有市中心房产或多套房产的人更具优势。本地人、工作稳定且有房有车的单身人士更容易脱颖而出,学历和身高等因素的影响会减弱。
在相亲角,高学历的海归、央企国企员工、公务员、创业者、医生、教师等优秀简历对应的往往是较高的择偶要求。如果找到合适的条件,家长们会开始交流,交换彼此的照片给子女看,然后一起想办法安排子女见面。
父母在相亲角分摊焦虑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曾谈到年轻人的婚恋问题,他说:“很多家长热衷于参加相亲角,主要是为了减轻焦虑感。通过交流,他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
即使下雨天,家长们也会坚持出现在相亲角,彼此了解对方孩子的信息。这样的对话每周都会在江厦公园上演,家长们相互支持,即使明知本周没有结果,仍坚持不懈地出现在相亲角,只为与“战友”交流,分担焦虑。
现在的相亲角实际上是由父母代替子女挑选伴侣,充满了父母的偏好,成功率并不高。多年来,相亲角逐渐成为一个老年社交和交流的平台。
相亲还是自由恋爱?
相亲是年轻人寻找伴侣的一种方式。有人认为相亲可以早点遇到对的人,还能扩大社交圈,省时省力;但也有人认为相亲过于注重物质和利益,找到的未必是真爱。现在,由于对相亲的误解和高频率低质量的相亲活动,人们提到相亲时往往自动开启“社恐模式”。
但实际上,真正让我们拒绝的不是相亲本身,而是那些“无效相亲”。即使数量多了,也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不要把相爱当成相亲的目的。失败是意料之中的事,成功则是意外的收获。在内心抗拒的情况下,缺乏爱情基础的元素,很难牵手成功。
与父母那一代相比,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不论是恋爱、结婚,还是选择独自生活,都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顺其自然也许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