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云于3月19日在北京举办了一场战略发布会,以“有云处皆智能”为主题,正式推出了“分布式智能云”战略。该战略的目标是在年内建成超过1000个分布式智能云节点,并明确了其作为“智慧系统的全场景运营商”的新角色。此举标志着浪潮云从传统的云服务提供商向智能化全场景运营的全面转变,同时也与中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以及新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注入了新的动力。
会上展示了一张图片,展现了这一战略的重要意义。
浪潮云的战略核心在于“分布式智能云”,它通过智能化手段重塑云基础设施,实现了云、数、智、安的深度融合。浪潮集团执行总裁兼总工程师肖雪在发言中提到,浪潮云经历了从“政务云系统集成商”到“分布式云服务提供商”,再到“智慧系统的全场景运营商”的三次重大升级。这背后是对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六大趋势的精准洞察:
此外,浪潮云提出了“3C”战略特性——可信(Credibility)、实在(Concreteness)、持续(Continuity),旨在应对组织用户在智能化进程中遇到的安全性、系统性和持续性难题。
为了达成目标,浪潮云计划在未来半年内完成现有500个分布式云节点的智能化改造,并力争在2025年前使节点总数突破1000个。为此,他们制定了三条关键路径:
IDC中国区副总裁武连峰在解读《可运营私有云白皮书》时强调,可运营私有云是企业智能化转型不可或缺的基础架构,而浪潮云的探索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目前,尽管AI技术蓬勃发展,但企业在推进智能化转型时仍然面临诸多障碍,包括数据基础设施薄弱、组织变革准备不足以及对AI效果期望过高。针对这些问题,浪潮云总经理颜亮提出了“大模型落地三步法”:
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将技术实力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例如,在应急管理和制造领域,浪潮云分别通过AI安全监控和生产优化提升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人工智能+”的推进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浪潮云发起成立了“云舟联盟”,通过整合技术、共享资源、共建生态的方式推动上下游企业的协作。会上,浪潮云与多家生态伙伴签署了合作协议,涵盖AI硬件、算法及应用等多个方面。例如,与宇树科技合作开发的四足机器人可用于复杂环境监测,而与Rokid共同研发的增强现实设备则支持工业远程协作。这种“生态即服务”的模式正在打破传统行业的界限,促使智能技术从单一突破走向全产业链协同。
展望未来,2025年被视为“智能体元年”,AI正逐步成为业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浪潮云的分布式智能云战略本质上是为了各行各业提供智能化转型的新动力来源——通过分布式的架构降低算力使用的门槛,通过全方位的运营释放数据的价值,通过生态的合作加速技术普及。
肖雪透露,浪潮云未来会更加专注于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推动新型生产力的发展,在政府、工业、能源等领域深化应用,为“十四五”规划的完成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贡献力量。随着1000个智能云节点的部署,浪潮云有望成为中国智能化转型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从“上云”到“用智”,从“局部创新”到“全面协同”,浪潮云的分布式智能云战略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对中国“人工智能+”政策的高度响应。在全球数字化与实体产业融合的趋势下,浪潮云能否凭借其全场景运营能力和生态整合的优势,真正实现“有云处皆智能”的美好愿景,或许将成为衡量中国云计算行业迈向智能化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