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由中国石油、中国移动、华为和科大讯飞联合建设的昆仑大模型再次取得重要进展。此次在北京举办的成果发布会上,昆仑大模型宣布从330亿参数升级至700亿参数,同时还推出了43个石油行业的专业应用和通用创新场景。据透露,昆仑大模型已于今年8月23日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成为中国能源化工行业首个通过备案的大模型。
中国石油集团的总会计师周松在会上致辞,强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由人工智能引领,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中国石油积极推进以昆仑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行动,与三家领先企业合作,共同探索能源化工行业大模型建设的有效路径,加快构建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生态。
本次发布显示,昆仑大模型在多个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语言大模型参数从330亿增加到700亿,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多模态交互和科学计算等专业能力大幅提升。此外,新增的岩石识别功能增强了地质研究的智能化水平。新训练的160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也为“人·车·生活”等营销和服务业务提供了丰富的交互能力。在专业大模型方面,构建了国内首个覆盖勘探全领域的专业大模型,相比传统方法在泛化性和精度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场景大模型方面,根据需求构建了21个场景大模型,每个模型支持一类应用场景中的多种应用。
在展示环节,一系列智能化场景展示了昆仑大模型的应用成效,表明其已从初期的产品开发阶段进入产品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新阶段。中国石油数字和信息化管理部总经理胡炳军指出,昆仑大模型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业务结合更加紧密,“人工智能+”的赋能效果更加显著。该模型不仅覆盖了勘探领域,还延伸至炼化、销售、装备制造等其他领域,打造能源化工领域的智能“业务专家”。同时,员工助手场景覆盖科研和办公等业务,开启了高效的办公模式。此外,新增的智能油伴场景以更“拟人”、“聪明”的形象为成品油和天然气的消费者提供“贴心客服”。
此外,中国石油还构建了超过280TB的高质量数据集,研发了集中统一的AI中台,加强了算力、模型和应用的统一管理和协同调度能力。在实践中,中国石油形成了“1+4+N”大模型架构体系,并提炼出“三阶十步”的大模型项目建设方法论。同时,启动了中国石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营造了浓厚的人工智能创新氛围,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文化,持续打造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团队,加速提升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能力。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江涛表示,自今年5月28日昆仑大模型建设任务启动以来,科大讯飞与中国移动和华为通力协作,半年内形成了重要的大模型建设方法论,打造了高质量的能源化工行业数据集。江涛还提到,当前科大讯飞支持85种语言,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望进一步支持中国石油与海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加快“海外石油”的步伐。此外,科大讯飞期待与中国石油在AI for Science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联合培养一批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全面支撑“数智中国石油”建设。
今年10月24日,科大讯飞发布的讯飞星火4.0 Turbo基于全国首个国产万卡算力集群“飞星一号”训练而成,根据真实数据测试,讯飞星火4.0 Turbo在多项核心能力上全面超过GPT-4 Turbo,尤其在代码能力和数学能力上表现优异。同时,国产超大规模智算平台“飞星二号”也已启动。基于上述技术优势,科大讯飞已成为多家央企的大模型解决方案首选合作伙伴。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在大模型市场中的中标数量和金额均居行业首位。除了与中国石油合作外,科大讯飞还成为国家能源、中国海油、华润、华能、中国移动、中国绿发、中国钢研、中国信达、中国物流、中广核、中煤开发、中国烟草、厦门航空等重点行业头部企业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