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览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连出租车行业也感受到了技术革新的冲击——未来,若AI技术渗透至各行各业,将有多少岗位面临淘汰的风险呢?甚至,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曾预见,当工作机会彻底消失,政府或许需考虑根本性的变革,比如缩短工作周或推行普遍基本收入制度。
然而,这样的设想是否可行?AI巨头OpenAI的CEO萨姆·阿尔特曼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通过直接向民众提供财政支持的方式。为此,他领导的非营利组织OpenResearch历时三年,投资6000万美元,展开了一项大规模实验。
实验结果揭示
经过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人员招募了3000名年均收入约为2.9万美元的低收入群体,对他们实行每月1000美元的补助政策,对比之下,另一组则每月只获得50美元的补助。实验结果显示,额外收入的获取显著提高了个人对工作时间和就业的选择性。
具体影响
接受高额补助的个体,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减少了1.3小时,相当于一年内减少了约8天的工作时间。在就业可能性上,接受1000美元补助的人群比接受50美元补助的人群降低了2个百分点。由于工作时间的减少,三年后,前者平均年收入增长至45710美元,后者则达到50970美元。
实验启示
实验总监伊丽莎白·罗兹指出,接受补助的群体更倾向于将工作视为具有趣味性和意义的活动。研究还显示,每增加1美元的免费收入,补助领取者家庭的总收入会减少21美分,个人收入则减少12美分。
全民基本收入的局限性
尽管全民基本收入的概念备受关注,但上述研究提示,其效果可能并未如预期般理想。发钱策略虽能减少贫困,提升经济安全感和社会公平性,但其激励工作动机的效果有限,甚至可能导致收入下降。
宏观经济影响
经济学家丹尼尔·迪马蒂诺强调,单纯依赖全民基本收入难以解决经济问题。此外,大规模的现金发放可能会引发通胀,推高利率。这项实验并未探讨全民基本收入对宏观经济的潜在影响,即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
结论
全民基本收入虽具有吸引力,但其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单一工具,似乎不足以应对复杂的经济挑战。实验数据表明,这种政策的实施需谨慎考量,以避免潜在的副作用,如对就业动机的负面影响以及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