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真进厂了!将取代2000万人工,人类会丢饭碗还是更自由

图灵汇官网

在“抢走”170万制造业工人的饭碗之后,新型人形机器人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人形机器人的功能愈发强大,似乎将人类逼入了更加被动的局面。

未来,机器人是否会继续替代人类的工作,还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讨论。

机器人进入车间

春节过后,许多求职者仍在寻找工作,但在深圳一家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的工厂里,人形机器人Walker S已经开始“实习”。这款机器人主要负责任务调度、系统数据通信及自主操作等工作。在汽车制造流水线上,它能够独立完成质检任务,从车锁到车灯,再到车内安全带等设施,都能流畅检查。

尽管动作流畅自然,但Walker S目前还只是实习生,尚未成为正式员工。它需要积累更多“工作经验”,以便将来更好地投入商业应用。

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应用

上个月,美国宝马工厂引入了一批机器人,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特斯拉CEO马斯克也看好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他认为未来机器人与人类的比例应保持在1:2左右。

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应用,不仅可以替代人类从事重复性和危险性高的工作,还可以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不过,目前机器人仍处于“实习”阶段,距离全面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机器人“转正”之路

国内的Walker S是由优必选公司生产的,该公司已于2023年底在香港上市。优必选创始人周剑表示,机器人制造已经没有技术障碍,但高昂的制造成本仍是商业化应用的最大阻力。

机器人要实现大规模应用,需要积累实际应用中的海量数据,从而不断优化产品。这类似于人类通过实习积累经验的过程,不同的是,机器人需要将积累的数据分享给其他同类产品。

制造企业如何提升机器人的能力

优必选等制造企业相当于人形机器人的“学校”,不仅塑造了机器人的身体,还赋予了它们各种工作能力。目前,全世界的人形机器人都还处于实验室的“培训”阶段,无法立即投入大规模应用。

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与人形机器人紧密结合。人形机器人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处理能力,还需不断提升其智能化水平。制造商希望更多机器人能够进入工厂“实习”,以加速其应用进程。

2025年将迎来“毕业生”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指导意见,国内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预计到2025年至2027年,人形机器人将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届时,技术将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也将更加完善。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取代计算机、手机、新能源汽车,成为最具颠覆性的产品。

工信部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民生服务、制造和特种应用场景中的示范应用,积累经验,为更大范围的应用铺路。

机器人是否抢夺工作

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机器人在制造业领域至少“抢夺”了17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中国达到55万,欧洲为40万,美国为26万。按照这一趋势,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产业机器人数量将达到1400万台以上。

许多人担心机器人会取代人类的工作,但也有观点认为,机器人带来的效率提升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关键在于,那些被机器人取代的人能否适应新岗位,享受未来的发展红利。

结语

从某种角度看,人类的效率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机器人。然而,大量机器人替代人类工作的同时,也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有人预测,未来大部分人类将不再需要工作,只需专注于个人兴趣。但也有人担忧,机器人快速发展可能会在某一天接管地球。

当前,我们只能静静等待,看看未来的发展将带来什么变化。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