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览
随着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落幕,"具身智能"成为此次盛会的核心焦点。这一概念,源自图灵70多年前的设想,如今正从理论迈向实践,人形机器人成为具身智能的直观体现。
在本次展览中,能够行走、跳舞甚至做出“一字马”的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H1-2展馆旁,排列整齐的“十八金刚人形机器人先锋阵列”成为热门打卡点,特斯拉Optimus、傅利叶GR-1、夸父4代、宇树H1、开普勒先行者等明星产品齐聚一堂,营造出科幻与现实交融的氛围。
特斯拉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虽只能远观,却引得众多参观者争相围观,其展台前人潮汹涌,成为展馆内人气最为旺盛的地方。
蓝鲸新闻记者走访了参展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投资者、业内人士和观众,试图从多角度解析这场具身智能盛会背后的真实情况。
参展企业工作人员坦承:“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只要有潜力做人形机器人的公司,都愿意展示自家的产品。然而,对于商业化前景,我们仍需保持谨慎态度。”
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探索集中在教育、医疗、工业制造和服务等行业。关于定价,有的企业认为已进入抢夺市场的阶段,而另一些则认为初期的价格战对行业发展并无助益。
共识在于,企业首选科研、教育领域作为落地场景。例如,乐聚机器人在教育领域积累了经验,而傅利叶智能则专注于康复陪护等民生应用场景。
分歧在于,部分企业倾向于继续深耕技术研发,而另一些则考虑采取降价策略吸引市场。特斯拉Optimus和宇树G1的发布,展示了价格战的可能路径。
未来展望,有人坚信人形机器人将迅速普及,如特斯拉CEO马斯克所预测的那样,到2025年,特斯拉工厂将拥有超过1000个Optimus机器人投入运作。然而,也有声音对商业化前景持观望态度,认为当前缺乏明确的商业模式。
尽管WAIC展览馆内热度不减,但机器人企业在实际生产和市场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具身智能概念的热度与现实应用之间的差距,成为当前行业面临的一大课题。
在这个充满期待与挑战的背景下,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未来既充满可能性,又充满了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