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何时告别“人人喊打却无可奈何”?

图灵汇官网

2月7日,从郑州飞往珠海的航班出现了不同手机和账号搜索显示不同价格的情况,这一现象引发了公众的关注。有人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在同一平台购买同一航班同一舱位机票的经历,发现三个不同账号的价格各不相同,差价最高可达900多元。许多人怀疑这是“大数据杀熟”的表现。

该平台对此作出回应,表示可能是由于代理商的价格投放错误或用户领取了大额优惠券所致。根据1月25日《法治日报》的报道,近年来,“大数据杀熟”现象频繁出现,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因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创新监管方式变得尤为迫切。

所谓“大数据杀熟”,即某些网络平台通过收集的数据信息,采用违背商业规则和道德的方式,对那些消费频率高、忠诚度高、消费能力强的客户收取更高的费用。尽管媒体多次报道此现象,并提出多种应对措施,但网络平台似乎并未有所收敛。这使得“大数据杀熟”虽然受到广泛谴责,但实际操作中仍难以根治。

从商业角度来看,商家追求利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网络平台利用技术优势对长期客户进行高价收费,这种行为缺乏基本的道德底线。网络平台能够精准地计算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偏好,而消费者往往无法提前预知价格变化,即使察觉到也难以避免。

据北京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主要表现为不同用户享有不同的折扣或优惠,接近46%的人认为是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约37%的人则认为是同一时间不同用户价格不同。由于平台与消费者之间存在技术差距和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很难做到透明消费,也难以有效维权。

面对“大数据杀熟”,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针对其互联网特性和技术属性,监管部门应当利用大数据手段进行分析,识别潜在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要严肃处理那些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最终,只有找到治理“大数据杀熟”的关键点,并采取精准措施,才能使这一问题不再是互联网经济中的一个痛点,这也是许多人的共同愿望。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shanghaiwwl